白金乃人肉,黄金乃人膏。
使君非豺虎,为政何腥臊。
白金乃人肉,黄金乃人膏。
使君非豺虎,为政何腥臊。
这首诗名为《民谣(其一)》,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当时社会中某些官员贪污腐败、残害百姓的丑恶现象。
“白金乃人肉,黄金乃人膏。”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白金比作人肉,黄金比作人膏,形象地描绘出贪官污吏榨取民脂民膏的残忍行为。白金和黄金在常人眼中是珍贵无比的财富象征,但在诗人的眼里,它们却成了剥夺人民生命的工具,揭示了社会不公与人性的扭曲。
接着,“使君非豺虎,为政何腥臊。” 这两句诗中的“使君”指的是地方官员,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这些官员并非凶残如豺虎,为何在治理国家时会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事情?这里的“腥臊”二字,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官员腐败行为的反感与厌恶,同时也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比喻,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的批判态度,以及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屈大均以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强烈的人文关怀,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与反思。
三君祠外啼鹧鸪,三君祠前路盘纡。
妇孺瞻仰官长拜,千秋俎豆虞韩苏。
昔日天涯叹沦落,天遣先生为木铎。
不教廊庙展经纶,却向蛮荒兴礼乐。
党祸无人鉴覆车,石工姓字不忍书。
汉庭指佞无屈轶,岭海尊贤有鳄鱼。
致君尧舜古难必,蛾眉谣诼偏多嫉。
百年荣瘁总成尘,一片浮云能蔽日。
当时行迹没苔钱,此日崇祠锁暮烟。
应羡山堂阮太傅,圣朝际遇胜前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