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清隐鹿门秋,京国观光此胜游。
鹤发山中藏器久,凤毛天上拜恩优。
兰陵松菊劳清梦,潞水风烟载客舟。
早晚民曹奏嘉绩,五云鸾纸下龙楼。
半生清隐鹿门秋,京国观光此胜游。
鹤发山中藏器久,凤毛天上拜恩优。
兰陵松菊劳清梦,潞水风烟载客舟。
早晚民曹奏嘉绩,五云鸾纸下龙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长者从京城归乡的情景,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深情。首联“半生清隐鹿门秋,京国观光此胜游”开篇即点出人物半生隐居鹿门山,偶尔出游京城的背景,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心境。颔联“鹤发山中藏器久,凤毛天上拜恩优”通过“鹤发”和“凤毛”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老者在山中深藏不露的才华与在天庭受到恩宠的荣耀,既展现了其高洁的品格,也暗示了其非凡的成就。
颈联“兰陵松菊劳清梦,潞水风烟载客舟”进一步描绘了归乡途中的景象,以“兰陵松菊”象征故乡的自然美景,以及“清梦”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潞水风烟载客舟”则描绘了归乡途中舟行水上的情景,充满了温馨与期待。尾联“早晚民曹奏嘉绩,五云鸾纸下龙楼”则寄寓了对这位老者的期许,希望他能为地方百姓做出卓越的贡献,其功绩如同五彩祥云一般,最终得到朝廷的认可与表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归乡旅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寄托了对其未来作为地方官员能为民众带来福祉的美好祝愿。
令月浓于耜,丰年兆太平。
片飞何粲者,磈落太麤生。
薛凤崩腾势,巫猿寂寞声。
冰溪无豕渡,樵路有人行。
巴峡疑无路,蓬山似有神。
极涵天地混,光助日星新。
开拓大千界,铺张九十春。
闭门经几日,饥杀咽螬人。
王税官遗我一纸书,告我六十七滩名。
舟人爱捷不爱稳,劝群勿盘官莫听。
曹先生遗我一纸书,四百馀字相丁宁。
扶持世道贵深稳,切莫浪战倾人城。
两书共作一书卷,一百十发手不停。
口吟一字三太息,眼泪迸作黄流倾。
我生三十有六岁,今年始别父母行。
母兮恐我蹈天险,梦寐听我盘滩声。
父兮恐我蹈人险,行坐劝我去宽平。
二君此语谁告之,乃能得我父母情。
从今座右置此纸,夜思书读当盘铭。
唐人作诗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几年。
后来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无洄沿。
又如商鞅坏井田,夷封沟洫开陌阡。
吟哦一变成号颠,秦张功甫出此编。
我读未竟心犁然,借归手抄家自傅。
藏之箧笥待后贤,庶万有一唐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