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洪稚存游历图图十六幅末学圃种梅二事其在伊犁时事也》
《题洪稚存游历图图十六幅末学圃种梅二事其在伊犁时事也》全文
清 / 姚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迹登海内名山遍,身向天涯绝塞穷。

种菜便判迁客老,看花敢望故人同?

玉关生入承优诏,讲幄遥思更竭忠。

我昔翰林曾著论,对君悲喜叙愚蒙。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鼐所作,名为《题洪稚存游历图图十六幅末学圃种梅二事其在伊犁时事也》。全诗以洪稚存的游历经历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生活境遇的深切关怀与感慨。

首联“迹登海内名山遍,身向天涯绝塞穷”,描绘了洪稚存足迹遍布全国名山大川,却最终落脚于遥远边疆的艰苦环境。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将广袤的天地与孤寂的边塞形成鲜明对照,凸显了洪稚存生活的不易与孤独。

颔联“种菜便判迁客老,看花敢望故人同?”进一步揭示了洪稚存的生活状态。在边疆之地,他只能以种菜为生,年岁渐长,仿佛已注定成为流放之人。而“看花敢望故人同”一句,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即使在如此荒凉之地,也渴望能与朋友共赏美景,共享欢乐时光。

颈联“玉关生入承优诏,讲幄遥思更竭忠”,转而描述了洪稚存在边疆的另一面——他虽身处偏远之地,但依然心系国家,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玉门关象征边防重地,优诏意味着朝廷的恩赐与信任,而“讲幄遥思更竭忠”则表明他在远离朝廷的边疆,仍不忘尽忠职守,为国效力。

尾联“我昔翰林曾著论,对君悲喜叙愚蒙”,诗人回忆起自己在翰林院时曾撰写过论著,现在面对好友的遭遇,既有悲痛也有欣慰。这里的“悲喜”不仅指对洪稚存个人命运的同情与感慨,也暗含着对国家兴衰、个人际遇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艰难处境的同情,也有对国家忠诚的赞颂,同时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洪稚存的游历故事,诗人展现了对友情、忠诚与命运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国家与个人关系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姚鼐

姚鼐
朝代:清   字:姬传   籍贯:安徽桐城   生辰:nài)(1731~1815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
猜你喜欢

颂一百则·其十九

对扬深爱老俱胝,宇宙空来更有谁。

曾向沧溟下浮木,夜涛相共接盲龟。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七十

有权有实,有照有用。

匆匆夏影将残,飒飒凉飙又动。

四时代谢,日月如流,万法乘除,有无似梦。

独有老赵州,太惺惺,复懞懂,却道萝卜三斤重。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三十九

弄晴微雨湿春风,柳自青青花自红。

寄语游人急回首,歌楼不在画桥东。

(0)

颂古三十一首·其十二

庭前柏树子,一二三四五。

窦八布衫穿,禾山解打鼓。

(0)

重登文兆师水阁

重来久凭栏,临水景多閒。

高树下残照,寒潮平远山。

夜吟长负宿,秋病几思閒。

早晚离城里,从兹寄掩关。

(0)

咏梅五十首呈史尚书·其二十

夜起荆扉趁暗香,林间梅下卜斋房。

寒窗安著清相向,清杀东坡锦绣肠。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