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赤手战南宫,道眼收归造化中。
欲把一陶成异日,已教两度受春风。
登门英俊知何限,著意孤寒却最丰。
但愿身如秋后菊,橘州深处寄霜丛。
当年赤手战南宫,道眼收归造化中。
欲把一陶成异日,已教两度受春风。
登门英俊知何限,著意孤寒却最丰。
但愿身如秋后菊,橘州深处寄霜丛。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所作的《送沿江制使姚橘州尚书自金陵赴召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诗人回忆了姚橘州在南宫时期的英勇事迹,称赞他凭借智慧和实力赢得了天地间的认可。诗人想象姚橘州将来可能取得非凡成就,就像陶器经过春风洗礼,变得更加珍贵。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姚橘州的期待,希望他在仕途上能遇到众多杰出人才,同时也不忘关心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他们的贡献最为丰厚。
最后,诗人以秋菊自比,祝愿姚橘州能在深秋的橘洲(可能是地名)中,如同菊花一样坚韧,即使霜雪严寒也能保持高洁品格。整首诗赞美了姚橘州的才能与品德,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他的美好期许。
法体光明无障碍,譬如灯火破群昏。
一灯能作百千灯,百千灯自一灯化。
自百千灯照一室,其光无坏亦无杂。
如是乃至一灯照,一室所见光亦然。
百千灯多一灯少,而其光体实不异。
是故我今持此灯,愿献宝林尊者前。
长令获此大光明,与彼迷生作前道。
达官宜高居,胡为喜卑下。
岂是三命馀,动欲循墙者。
天予固甚丰,自取恒欲寡。
何必大厦成,而后虚三瓦。
无梁架榱题,无牖饰丹赭。
惟有窗隙中,尚能通野马。
鬼瞰非所忧,客来可延坐。
看云数捲帘,看月疑乘舸。
温燠不知冬,通明复宜夏。
有书常满床,有酒常盈斝。
自读仍自斟,高情还自写。
岂无数仞堂,得志弗为也。
薄暮及东泛,眼豁连胸臆。
净碧不可唾,百里借秋拭。
远树水光上,出没似空植。
疏处方渺然,山黛一眉塞。
夕阳掩半面,云浪为风勒。
便以湖作纸,欲画手莫即。
见瞥况难谛,历多何暇忆。
舟子无雅情,双橹斗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