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烛光浮海宇春,夹城花柳喜为邻。
长风早报林莺信,旭日寒迷苑骑尘。
圣主新耕农务急,燧人钻火爨庖新。
书生不愿繁华乐,有待天恩及万民。
玉烛光浮海宇春,夹城花柳喜为邻。
长风早报林莺信,旭日寒迷苑骑尘。
圣主新耕农务急,燧人钻火爨庖新。
书生不愿繁华乐,有待天恩及万民。
此诗描绘了一幅盛世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国家的繁荣与和谐。首句“玉烛光浮海宇春”以“玉烛”象征清明的政治与和谐的社会环境,光华四溢,照耀整个国家,喻示着春天般的温暖与生机。接着,“夹城花柳喜为邻”描绘了城市中花柳繁茂,与城墙相映成趣的美景,表现了人民生活的愉悦与城市的繁华。
“长风早报林莺信”一句,通过长风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林中的黄莺也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与生命的循环。而“旭日寒迷苑骑尘”则以旭日初升,驱散寒冷,照耀皇家园林中的马蹄声,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与皇家的威严。
“圣主新耕农务急,燧人钻火爨庖新”两句,既体现了皇帝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又暗含了古人钻木取火的智慧,强调了劳动与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与人民生活的安定。
最后,“书生不愿繁华乐,有待天恩及万民”表达了文人士子不追求个人享乐,而是心系天下苍生,期待君王的恩泽能惠及每一个百姓,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和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明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和人文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蛟龙徙窟穴,平地生湫渊。
奔湍挟劲驽,倒射千山穿。
玄云正朋兴,飞雨宙合悬。
下踏不测溪,上戴有漏天。
行与雷电斗,万足莫敢前。
沾涂蔽四体,耳目玩已偏。
愧闻叱犊声,力尽垄上田。
一饱庶可冀,前村有炊烟。
三更炊饭四更起,入山采樵二十里。
樵归担向市中卖,杯盐升米养妻子。
夜来西风透骨寒,一家喜跃忘衣单。
橡林坠果纷满地,拾来可供三日餐。
侬家无田分外苦,何用劝农动官府。
山头垒石尚栽粮,贫人安得一亩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