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吟柳绿与桃红,久要论交十八公。
想得阶前月如剪,独将双耳立西风。
不吟柳绿与桃红,久要论交十八公。
想得阶前月如剪,独将双耳立西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诗人并未直接描绘柳绿桃红的春景,而是选择了“听松”这一主题,通过“久要论交十八公”一句,巧妙地将人与自然界的松树相联系,暗示了与自然界的深厚情感交流。接着,“想得阶前月如剪”一句,以月光比喻,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明亮的氛围,仿佛月光如同锋利的剪刀,切割着夜的宁静。最后,“独将双耳立西风”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感,松树在西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倾听风声,同时也象征着诗人的心灵在自然中找到了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通过“听松”这一行为,诗人不仅是在聆听自然的声音,更是在倾听内心的声音,达到了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崇兰被堂下,积雪满墙阴。
以彼洁白姿,契此贞固心。
芳馨曾不改,凛洌信能任。
君子尚贞白,轩居幽以深。
因之发清啸,起坐弹鸣琴。
一弹猗兰曲,再鼓白雪吟。
萧艾纷盈室,尘土遮满襟。
愿子留深意,千载返淳音。
先子平生笃爱真,时儿聪慧每誇人。
孝扬未尽三牲养,翰墨犹存百世珍。
夜梦音容偏恍惚,每怀恩德倍酸辛。
回头豚犬催吾老,但愿无忘骨肉亲。
雪兆丰年酒价低,也应乘兴过桥西。
风抛乱絮迷行迹,鸟择危梢认故栖。
扑面营营供客赏,穿窗故故索人题。
天妃果是栽花手,开遍园林顷刻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