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菊庄金德厚先生》
《挽菊庄金德厚先生》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别去两经春,寄来书更频。

只期重握手,宁料永伤神。

禄养悲贤子,情亲泣故人。

遥怜篱下菊,今岁为谁新。

(0)
鉴赏

这首挽诗《挽菊庄金德厚先生》是明代诗人王绂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诗中通过“别去两经春”开篇,点明了时间跨度之长,暗示了逝者离世已久,但思念之情却依然如故。接着,“寄来书更频”一句,描绘了生者对逝者的牵挂与怀念,即使在逝者已逝的情况下,仍然频繁地收到逝者留下的信件,这既是情感的寄托,也是对逝者记忆的延续。

“只期重握手,宁料永伤神。”这两句表达了生者对与逝者重逢的渴望,以及面对无法实现这一愿望时的悲伤与无奈。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对逝者的深深怀念。

“禄养悲贤子,情亲泣故人。”这里将焦点转向了逝者的孩子和朋友,通过“禄养”一词,既指出了逝者生前的贡献与影响,也表达了对逝者子女未来生活的担忧与同情。同时,“情亲泣故人”则直接抒发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亲情。

最后,“遥怜篱下菊,今岁为谁新。”以菊花作为象征,寓意着逝者如同秋天的菊花,虽然凋零,但其精神与品格如同菊花一样永恒。这里的菊花不仅代表了逝者,也寄托了生者对逝者品格的敬仰与怀念。菊花的“新”字,既是对逝者生命结束的描述,也是对逝者精神传承的期待,寓意着逝者虽已离去,但其精神将永远在人间流传。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生前事迹的追忆和对逝者精神的赞美,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捉笔次前韵

晨炊浮早渡,午夜过钱清。
越国移舟便,曹娥上堰轻。
人言三界近,共指一山横。
古剡明朝到,篮舆数去程。

(0)

次韵十一叔芍药五绝

白白朱朱扫地残,尚余红芍带春妍。
娉婷自笑成孤语,困倚芳丛背日眠。

(0)

方山有求转语之作并用韵二章

四时冬复春,造化一机会。
朔风空草木,余卉犹病醉。
梅花於其间,居殿复居最。
三春在何许,不右粉须外。
我尝玩兹理,若决江河沛。
冰壑卧寒松,雪岭立老桧。
见命谓受独,落落一二辈。
有此不改节,不与世同嗜。
抱贞开化元,此花而已矣。
整刷此精神,寸草亦生气。
嗟嗟迷复者,胶轕随寤寐。
萌蘖寻斧斤,岂知七日至。
击壤咏天根,巧历不能计。
持以印梅花,无语独叹喟。

(0)

高兄徐仓高弟和刘公之两绝见寄再韵谢之

我辈周旋实地中,此身穷处此心通。
荷君一见如平素,迹未相亲味已同。

(0)

己已登玉峰亭二首

与君携手上峦坡,多少尘襟尽刮磨。
一鸟横边秋霭淡,片云归处夕阳多。
潮来万里翻明练,山簇千峰列翠螺。
次地不堪归去早,欠看明月涨清波。

(0)

偶属成嵬字韵录呈六十叔二首

莫令胸次著崔嵬,万事於人何有哉。
欲向悬崖看积雨,几经空谷撼奔雷。
山花无思开还落,溪鸟忘机云复来。
此地逍遥吾足矣,解愁春瓮不须开。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