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飞稳驾高秋,迎人满目清新景。
秋还有色,芙蓉照水,晨妆对镜。
雪卷寒芦,字横过雁,渡浮孤艇。
是骚人行处,腔风调月,香满袖、过梅岭。
断岸烟收人静。雨声乾、桐疏枫冷。
掀髯独笑,仙翁起舞,卧龙呼醒。
近小阳春,为梅也合,迟迟鞭影。
更郁孤、一笑追欢,料得坡翁首肯。
驿飞稳驾高秋,迎人满目清新景。
秋还有色,芙蓉照水,晨妆对镜。
雪卷寒芦,字横过雁,渡浮孤艇。
是骚人行处,腔风调月,香满袖、过梅岭。
断岸烟收人静。雨声乾、桐疏枫冷。
掀髯独笑,仙翁起舞,卧龙呼醒。
近小阳春,为梅也合,迟迟鞭影。
更郁孤、一笑追欢,料得坡翁首肯。
这首词作是宋代诗人李昴英的作品,名为《水龙吟·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作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深沉表达。
首句“驿飞稳驾高秋”以驿站飞奔的马车比喻行进的迅速与平稳,透露出诗人旅途中对秋天清新景色的期待。紧接着,“迎人满目清新景”则是用来描绘那一路上所见到的美丽风光,这些景色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给予了精神上的慰藉。
“秋还有色,芙蓉照水,晨妆对镜。”这里描写的是秋天的花朵依然鲜艳,而芙蓉(荷花)在水面上映射出清晰的倒影,就如同早晨未经打扮的容颜映照在镜中一样自然、纯洁。
“雪卷寒芦,字横过雁,渡浮孤艇。”这几句则描绘了一幅冬日河上的画面。白色的雪花缠绕着枯黄的芦苇,而远处有行书体的文字横跨于飞翔的大雁之上,给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感觉。孤独的小船在河面上漂浮,显得异常渺小而又自在。
“是骚人行处,腔风调月,香满袖、过梅岭。”这里提及的是古代诗人骚人(即屈原)的行迹,以及他那与月亮相呼应的风雅和充满衣袖的花香。通过梅岭的描述,不仅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高洁情操的向往。
“断岸烟收人静。雨声乾、桐疏枫冷。”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静谧与孤寂的氛围。岸边的烟雾渐渐散去,人们的身影越来越少,而夜晚的雨声中,树木间传来了桐树、枫树的清脆声音,营造出一种深夜的冷清之感。
“掀髯独笑,仙翁起舞,卧龙呼醒。”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仿佛进入了一个超脱现实的境界。掀髯(撩须)独自一人地笑着,像是那位仙翁般的高僧开始起舞,而“卧龙”则是对隐世者的美称,它呼唤着诗人的灵魂苏醒。
接下来的“近小阳春,为梅也合,迟迟鞭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小阳春时节的期待,并且他认为这个季节非常适合赏析那孤傲的梅花。而“迟迟鞭影”中,“鞭影”是对马鞭投射在地上的长影,这里用来形容行走在小径上的人影,显得悠闲而又不紧不慢。
最后,“更郁孤、一笑追欢,料得坡翁首肯。”诗人似乎更加享受这份孤独,他笑着追寻那逝去的欢乐,并且他相信坡上的隐者(坡翁)会对这样的生活方式表示赞同。
总体而言,这首词作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也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深沉表达,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
静室修心,云山养道,几个遇人传诀。
钻攒八卦,鼎备三才,修建道家基业。
阴与阳并,斡转枢机,旋走虎龙蟠结。
这天机逆顺,学流不晓,岂能分别。
希夷理、瑞气腾腾,祥云霭霭,紫雾罩笼金阙。
千神咸备,万化全成,方应大丹熟也。
琪树瑶花,遍满虚无真景,翠红相列。
观心澄晓月,清风满目,洞天清彻。
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
挟藏宇宙,剖判玄元,真乐世间无赛。
灵鹫峰前,宝珠拈出,明显玉般光彩。
照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寿同山海。
最至极、翠霭轻分,琼花乱坠,空里结成雯盖。
金身玉骨,月帔星冠,符合水晶天籁。
清净门庭,圣贤风范,千古俨然常在。
愿学人、达此希夷微理,共游方外。
寒暑相催,俄然又秋传□信。
惊往事几番成败,百年如瞬。
轩冕未酬黄卷志,琴书早赋青山隐。
占五湖烟月乐希夷,无盈损。
人间事,多愁恨。
方外趣,别风韵。
这瀛洲宁美,玉堂金印。
徇物情怀儿女操,摩天头角神仙分。
看碧霄归去彩凤迎,白云引。
大道幽玄。
似月满寒空,水湛深渊。
皎洁澄清,鉴物无私,端的此理难言。
问高人遥指,指落花飞絮翩翩。
草连天。
叹黄花翠竹,何异真禅。
云山万重断续,更寂寥溪壑,冷浸石田。
雾锁松亭,风轻兰榭,时凭净几忘诠。
对虚堂潇洒,灰心性一味*然。
与谁传。
有瓶盂灯火,瓦鼎沉烟。
落魄闲人,逍遥懒汉,逢人不语西东。
腾腾兀兀,来往似尘中。
乞化前街后巷,安居住、古庙闲宫。
傍人问,这般懒汉,却是甚家风。
诸公。
休分辩,三清上圣,钟吕为宗。
拜丘刘谭马,斡运神功。
得处玄玄妙用,清虚志、款款朦胧。
真空就,长生话,三教习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