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回藜杖绕芳郊,底处梅花出好梢。
野彴低横盈尺水,竹篱深护数家茅。
春风桃李成生客,腊雪松筠是故交。
剩欲再携樽酒去,柴门应复许人敲。
前回藜杖绕芳郊,底处梅花出好梢。
野彴低横盈尺水,竹篱深护数家茅。
春风桃李成生客,腊雪松筠是故交。
剩欲再携樽酒去,柴门应复许人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怀融为一体,展现了深厚的乡土之情。
开篇“前回藜杖绕芳郊”即点出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地是充满花香的郊野,而“底处梅花出好梢”则透露出诗人对梅花独特的情感。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坚贞不屈和高洁脱俗,诗人可能借此表达自己的品格或心境。
接着,“野彴低横盈尺水”、“竹篱深护数家茅”两句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野彴(即野菊)随风摇曳,低垂其枝,水流淌过其下,显得格外温馨;竹篱围护着几家茅屋,营造出一种安详与和谐。
“春风桃李成生客”一句,则描绘了随着春风的到来,桃花与李花竞相开放,宛如远道而来的朋友一般热情洋溢。紧接着,“腊雪松筠是故交”则表现出诗人对冬日积雪下的松树仍旧挺拔不屈的深切感怀,这里“腊雪”指的是未完全融化的冬雪,而“松筠”则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友情。
最后,“剩欲再携樽酒去,柴门应复许人敲”表达了诗人对这宁静乡间生活的留恋之情。愿意带上酒再次踏足这个地方,与这里的人们共度美好时光,柴门似乎也在等待着诗人的归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