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消凝、那时门巷,春残花谢人去。
危楼合署千峰榭,绕槛乱山无数。云阁住。
漏一线斜阳,惨淡中原路。谁堪共语。
但屋角铃声,疾徐断续,镇日向侬絮。
临邛术,碧落黄泉两误。长生痴愿仙妒。
钧天未阕琼浆酽,枉拟绿章重诉。空起舞。
尽鐍铁沈渊,难补兰根土。停辛伫苦。
莫更问元都,燕葵兔麦,无觅旧游处。
黯消凝、那时门巷,春残花谢人去。
危楼合署千峰榭,绕槛乱山无数。云阁住。
漏一线斜阳,惨淡中原路。谁堪共语。
但屋角铃声,疾徐断续,镇日向侬絮。
临邛术,碧落黄泉两误。长生痴愿仙妒。
钧天未阕琼浆酽,枉拟绿章重诉。空起舞。
尽鐍铁沈渊,难补兰根土。停辛伫苦。
莫更问元都,燕葵兔麦,无觅旧游处。
这首《摸鱼儿》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金兆蕃所作,情感深沉,意境苍凉。词中描绘了一幅春残花谢、人去楼空的凄美画面,通过“危楼”、“千峰榭”、“乱山”、“云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氛围。诗人以“黯消凝”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残酷的无奈。
“危楼合署千峰榭,绕槛乱山无数”,这两句描绘了高楼与群山环绕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与渺小。“云阁住。漏一线斜阳,惨淡中原路”,斜阳映照在云阁之上,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中原之路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凄凉,进一步渲染了词人的悲凉心境。
“谁堪共语。但屋角铃声,疾徐断续,镇日向侬絮”,这几句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只有屋角的铃声陪伴着他,时而急促,时而缓慢,不停地絮叨着,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这种情景让人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无助与渴望交流的情感。
“临邛术,碧落黄泉两误。长生痴愿仙妒”,这里引用了典故,表达了词人对于长生不老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无奈。同时,“碧落黄泉两误”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知性,仙妒则反映了世间的不公与命运的捉弄。
“钧天未阕琼浆酽,枉拟绿章重诉”,“钧天”指的是神话中的天界,这里用来比喻美好的理想世界。词人虽然尝试着用绿章(古代文书)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但最终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美好的理想无法实现。
“空起舞。尽鐍铁沈渊,难补兰根土”,“空起舞”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空虚与无力感。即使在绝望中挣扎,也无法改变现状,就像被锁在深渊中的铁链,无法触及到兰根的土壤,象征着希望的破灭。
“停辛伫苦。莫更问元都,燕葵兔麦,无觅旧游处”,最后四句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他停下了辛劳与苦痛,不再追问曾经繁华的元都,以及那些已逝去的美好事物,因为它们已经无处可寻。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黄花岁岁与秋期,又见登高落帽时。
云水光中孤赏玩,簿书丛里足栖迟。
大篇且对玉连琐,小酌何须金屈卮。
只恐颓檐并败屋,不禁巽二恣狂吹。
我卜我居,游息在兹。有荣者木,日封殖之。
本根既固,发生以时。我时倾瞻,中心慨而。
维人之生,孰本孰根。惟皇降衷,天理具存。
是曰成性,道义之门。钦斯承斯,大化以敦。
嗟彼世人,自安浅陋。德不图新,恶或念旧。
有干惟禄,有觊惟富。孰能毅然,不为利疚。
我怀师训,罔敢失坠。匪道曷从,匪义曷畏。
圣门虽远,率焉以冀。庶几疲驽,久亦告至。
是灯非草爇,亦非以膏滋。
又非似瓶贮,亦非似盘擎。
自灵府踊出,眼界现光辉。
随高下岩谷,以至杳霭外。
然祈近眉睫,倏出寻丈间。
亦有本无睹,启发悲悔心。
发心不须臾,所见亦如是。
暂发俄即退,终亦不可得。
二人或并处,所见各一境。
以至五六辈,亦复五六种。
人心如人面,是灯亦如之。
譬如有目人,皆见当空月。
目有昏明异,月亦分昏明。
或有目眚者,随眚作光相。
不幸无目者,元未尝有月。
大智慧光明,遍满河沙界。
何独不见灯,亦复不见我。
何独不见我,总不知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