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桃源行》
《桃源行》全文
清 / 章炳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五溪天下险,丛桃何便娟。

欣然裹粮至,所求乔与佺。

涉水苦湍碛,登陆迷畦阡。

役夫殊健饭,三升犹枵然。

解縢下吏舍,诸偷方阗阗。

长官日倦卧,黄金勒膺前。

昨者起军府,罢癃不盈千。

清浪虏已逼,山寇复揉挻。

流黄一煎饵,蝉蜕随飞烟。

群仙获兵解,洞府为填咽。

桃根斫斧尽,桃叶从风迁。

已矣下濑去,清沅莽无边。

(0)
鉴赏

这首《桃源行》是清末近现代初的学者章炳麟所作,以五溪的险峻和丛桃的美丽开篇,描绘了诗人裹粮前往桃源的艰难旅程,途中涉水过滩,登高辨路,展现了旅途的艰辛。接着,诗人描述了到达桃源后,看到的长官懒散、士兵疲惫的景象,以及面对的外敌入侵和山贼骚扰的困境。

“解縢下吏舍,诸偷方阗阗”,描绘了诗人放下包裹,进入官舍时,发现小偷正聚集在周围的情景,形象地展示了桃源内部的混乱。随后,“长官日倦卧,黄金勒膺前”则揭示了官员的慵懒和腐败,黄金装饰的胸甲象征着他们的贪婪与虚伪。

“昨者起军府,罢癃不盈千”,表明桃源虽有军队,但人数不多,无力抵抗外来的威胁。“清浪虏已逼,山寇复揉挻”进一步强调了外部压力之大,敌人已经逼近,山贼也蠢蠢欲动。

“流黄一煎饵,蝉蜕随飞烟”运用比喻手法,将流黄(一种草药)比作煎饵,暗示了桃源内部的危机四伏,如同被煎熬的饵料,随时可能消散。“群仙获兵解,洞府为填咽”则表达了桃源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如同神仙获得解脱,却让洞府充满了痛苦与压抑。

最后,“桃根斫斧尽,桃叶从风迁”描绘了桃源的衰败景象,桃树的根部被砍伐殆尽,叶子随风飘散,象征着桃源的毁灭。“已矣下濑去,清沅莽无边”表达了诗人对桃源命运的感慨,决定离开这片曾经美丽的土地,面对的是无尽的清江,象征着未来的迷茫与未知。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桃源的兴衰变迁,以及其中蕴含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作者介绍
章炳麟

章炳麟
朝代:清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猜你喜欢

途中口占·其二

二月返乡社,四月即长道。

儿童隘巷观,高士隔溪笑。

(0)

放言效元体·其二

三十年间闪电身,半居白石半红尘。

空中往往书欢字,镜里频频感去人。

方带割来殉酒盏,时瓶破后少茶宾。

眼前笑得须当笑,未有脂胶粘日轮。

(0)

侵晓见闺人礼忏

残月微微散晓星,窗风吹动画幡铃。

衣中珠珞千条重,定后炉烟一缕青。

鹦鹉教来持口戒,莲华绣去裹心经。

梵音唱彻声清远,卧阁何人梦不醒。

(0)

初夏同惟学惟长舅尊游二圣禅林检藏有述·其三

禅?避客昼常扃,竹树阴森可一庭。

野雀半衔天女粉,梁尘渐污佛头青。

六时僧礼莲花漏,三教人翻贝叶经。

衣下有珠君识否,寤来如欲曙明星。

(0)

初夏同惟学惟长舅尊游二圣禅林检藏有述·其一

一尊高阁许从容,眺尽南湖与北峰。

青叶黄衣馀碍在,玉函珠匣总尘封。

空江隐隐流清梵,别壁沉沉起暮钟。

昏黑谈经人不去,知君学佛意初浓。

(0)

山中逢老衲少时从征有功者

头发遮眉白,归来五乳峰。

梦中闻虏笑,定起看经慵。

戒铁支为枕,衲衣挂在松。

閒时穿洞壁,欲去縳狞龙。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