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似帚粗,面如漆墨。人道慈悲,谁知恶毒。
蒿篱关猛虎,宽处有威。笔管养苍龙,直中藏曲。
喜臧仓沮,不遇鲁侯。忍伯夷饥,不食周粟。
眉似帚粗,面如漆墨。人道慈悲,谁知恶毒。
蒿篱关猛虎,宽处有威。笔管养苍龙,直中藏曲。
喜臧仓沮,不遇鲁侯。忍伯夷饥,不食周粟。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绍昙所作的《小师写真请赞》,通过对小师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性格和精神风貌。首句“眉似帚粗,面如漆墨”运用比喻,形容小师的眉毛粗犷,面容深沉,暗示其外貌可能并不寻常,但并未直接说明其美丑,而是引出下文对内在品质的探讨。
“人道慈悲,谁知恶毒”转折巧妙,表面看似赞美小师的慈悲心肠,实则暗示了他人对其可能误解或低估了他的能力。接下来两句“蒿篱关猛虎,宽处有威”,进一步揭示小师的内在力量,即使在简陋环境中也能展现出威严,如同猛虎在狭小的篱笆间仍能震慑四方。
“笔管养苍龙,直中藏曲”以笔为喻,形容小师的智慧深藏不露,既有刚直的一面,又有深思熟虑的曲径通幽。最后四句“喜臧仓沮,不遇鲁侯;忍伯夷饥,不食周粟”,表达了小师的坚守原则,即使遭遇困境,也坚持自我,不愿妥协,这与古代贤者伯夷的清高节操相呼应。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刻画了一个外表粗犷、内心坚韧、坚守原则的小师形象,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
乐道安贫。
叹自古英雄,林下无人。
满堂金玉,谓授儿孙。
毕竟与属亲。
问当初无物,被贪爱、引入迷津。
早抽身。
向槐安宫内,刚恁劳神。
朝菌蟪蛄短景,又岂信壶中,别有长春。
暂游万里,少别千年,归去跨凤骖麟。
念浮生一瞬,几度见、沧浪扬尘。
莫因循。
彼空华扬艳,轻丧天真
阆苑瀛洲。
金谷重楼。
算不如、茅舍清幽。
野花绣地,莫也风流。
却也宜春,也宜夏,也宜秋。
酒熟堪*。
客至须留。
更无荣、无辱无忧。
退闲一步、着甚来由。
但倦时眠,渴时饮,醉时讴。
十二作元僧明本词。
案词综谓此词见呜鹤余音,但检鸣鹤余音卷六并未注
画阑人寂,喜轻盈照水,犯寒先拆。
袅芳枝、云缕鲛绡,露浅浅涂黄,汉宫娇额。
翦玉裁冰,已占断、江南春色。
恨风前素艳,雪里暗香,偶成抛掷。
如今眼穿故国。
待拈花嗅蕊。
时话思忆。
想陇头、依约飘零,甚千里芳心,杳无消息。
粉怯珠愁,又只恐、吹残羌笛。
正斜飞、半窗晓月,梦回陇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