醮坛人散碧云沈,天表吾君爱物心。
一雨霶?三万里,成汤无用祷桑林。
醮坛人散碧云沈,天表吾君爱物心。
一雨霶?三万里,成汤无用祷桑林。
这首诗描绘了在济渎庙进行祈雨仪式的情景及其感应。首句“醮坛人散碧云沈”,描绘了仪式结束后,人们散去,天空中碧云低垂的宁静景象,营造出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氛围。接着,“天表吾君爱物心”一句,表达了对君主爱护万物之心的颂扬,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一雨霶?三万里”,描述了一场覆盖广阔区域的大雨,形象地展现了雨水充沛、滋润大地的壮观景象。“成汤无用祷桑林”则以古代帝王成汤为例,说明在济渎庙进行的这场祈雨仪式,其效果显著,无需再像古代那样通过祷告桑林来求雨,突出了济渎庙祷雨的神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赞美了济渎庙祷雨的神奇力量,同时也表达了对君主爱护生灵、顺应自然的崇高品德的敬仰。
密竹不知路,渡溪微有踪。
悬知石上约,定向松间逢。
物候变黄鸟,菖蒲化蒙茸。
相望不可即,袅袅霜天钟。
阊门辇路薰风时,江光潋滟芙蓉披。
翠羽霓旌照洲渚,銮舆出游初避暑。
西施含颦娇不语,群娥斗起歌白纻,回风舞袖为君举。
歌声窈窕一何长,白纻之白白如霜。
木瓜花红荔子香,东江月出西江光。
银壶酒多乐未央。
远牧牛,朝出东溪溪上头。
溪头草短牛不住,直过水南芳草洲。
脱衣渡水随牛去,黄芦飒飒风和雨。
老鸦乱啼野羊走,绝谷无人惊四顾。
寒藤枯木暮山苍,同伴相呼归又忙。
石棱割脚茅割耳,身上无有乾衣裳。
却思昨日西边好,旷坂平原尽丰草。
短蓑一卧午风轻,长笛三吹夕阳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