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筵尚迟日,西苑偶行春。
底论一分去,聊为片刻巡。
笙歌却舟泛,诗句笑楼抡。
谁见蓂全落,恰欣藓渐新。
芳菲无远限,蕴藉有良因。
最好寻吟处,由来不染尘。
经筵尚迟日,西苑偶行春。
底论一分去,聊为片刻巡。
笙歌却舟泛,诗句笑楼抡。
谁见蓂全落,恰欣藓渐新。
芳菲无远限,蕴藉有良因。
最好寻吟处,由来不染尘。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正月最后一天于瀛台观赏景色的情景,充满了皇家园林的奢华与自然美景的和谐。首句“经筵尚迟日,西苑偶行春”描绘了春天的迟来,皇帝在西苑漫步赏春的悠闲景象。接下来的“底论一分去,聊为片刻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皇帝在繁忙政务之余,享受片刻闲暇的自在心情。
“笙歌却舟泛,诗句笑楼抡”则展现了皇家宴乐的盛况,音乐与诗歌交织,欢声笑语中,舟船泛游,楼阁间笑声不断。这不仅体现了皇家生活的奢华与欢乐,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谁见蓂全落,恰欣藓渐新”通过自然界的更迭,传达出一种对生命循环的感悟,即使旧事物消逝,新的生机也在悄然萌发,寓意着希望与新生。后两句“芳菲无远限,蕴藉有良因”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之美与内在精神的联系,指出美好的事物虽有限,但其背后蕴含的深意与价值却是无限的。
最后,“最好寻吟处,由来不染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认为在寻找灵感与创作时,心灵应保持纯净,不受世俗尘埃的影响,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家生活中的闲适与雅趣,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蹑屩上灵隐,吹笛下吴淞。
送君恰值新爽,纤月印船篷。
犹忆冷泉亭上,百道跳珠喷雪,飞瀑挂杉松。
一别十八载,吾老渐成翁。故人去,携笔墨,写空濛。
不知老已将至,挥洒醉偏工。
为讯盐桥毛子,果否别来无恙,底事断诗筒。
人世作达耳,长邑郁焉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