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妻稚子应沟壑,归路茫茫东去遥。
凉叶下时心悄悄,空斋梦里雨萧萧。
星霜渐见侵华发,生长虚闻在圣朝。
知己只今何处在,故山无事别渔樵。
逸妻稚子应沟壑,归路茫茫东去遥。
凉叶下时心悄悄,空斋梦里雨萧萧。
星霜渐见侵华发,生长虚闻在圣朝。
知己只今何处在,故山无事别渔樵。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岐阳客舍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逸妻稚子应沟壑,归路茫茫东去遥”表达了对远方家中的妻儿的深切思念,他们仿佛安详地生活在山谷之间,而自己的归途却又长又远。
接着,“凉叶下时心悄悄,空斋梦里雨萧萧”写出了旅人在凉爽的秋夜中,内心的寂寞和不安。落叶的声音让他的心情更加低沉,而在空旷的斋室里,他甚至在梦中感受到了细雨绵绵的氛围。
“星霜渐见侵华发,生长虚闻在圣朝”则是旅人对自己青春易逝和头发渐渐变白的感慨。在这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他的生命轨迹似乎也变得渺小且不被世人所知。
最后,“知己只今何处在,故山无事别渔樵”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能够理解他的人的怀念,而自己却不得不离开那片充满情感的土地。即使是回到熟悉的故乡,也只能是一场无言的别离,就像与那些平日里相识的山野间的渔夫樵夫道了别。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勾勒出了一个旅人孤独、怀旧且深沉的情感世界。同时,它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家国和个人命运的无常感慨,以及他们内心深处对于知音难求的渴望。
江山诗笔仲宣楼。
弊貂裘。
尽风流。
独恨烟花,三月出东州。
爱煞津亭亭□□,无一语,只相留。
来鸿去雁两悠悠。
别离愁。
几时休。
得似孤城,春水一沙鸥。
寄谢西湖追送客,分手地,莫回头。
雷事,见天封题名,即此地也。
既归,宿於近潭田舍翁家。
是夜雷雨大作,望潭中火光烛天。
明日,旁近言龙起大槐中。
父老云,正月龙起,前此未见也。
龙潭寺南*尊,冯丈所名笑青山、不解留客,林丘夜半掀举。
萧萧暮景千山雪,银箭忽传飞雨。
还记否。
又恐似、龙潭垂钓风雷怒。
山人良苦。
料只为三年,长安道上,来与浣尘土。
清阴渡。
渺渺风烟杖屦。
名山元有佳处。
山僧乞去声我溪南地,十里瘦藤高树。
私自语。
更须问、*尊此日谁宾主。
朝来暮去。
要山鸟山花,前歌後舞,从我醉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