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无来往,尘缘有送迎。
每于冠盖入,先动塔铃鸣。
天近多仙气,山深少世情。
极知公为国,未问水云程。
禅定无来往,尘缘有送迎。
每于冠盖入,先动塔铃鸣。
天近多仙气,山深少世情。
极知公为国,未问水云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者在静谧的环境中修行的生活状态,以及外界事物对其内心的影响。首句“禅定无来往”,点明了禅者的内心世界是平静而纯净的,没有世俗的纷扰和外界的干扰,只有内心的自我观照与修行。接着,“尘缘有送迎”则暗示了尽管在静修中,禅者仍能感受到外界的尘世情感,无论是人来人往还是物事更迭,都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接纳与回应。
“每于冠盖入,先动塔铃鸣”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当外界的权贵之士来访时,禅者所在之地(可能是指寺庙或修行之所)的塔铃会先响起,预示着客人的到来。这不仅体现了禅者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也反映了其与外界的和谐共处,即使在修行中也能感知并融入世间事务。
“天近多仙气,山深少世情”进一步展现了禅者所处环境的清幽与脱俗,天空接近仙境,山林深处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种环境不仅有助于禅者的修行,也象征着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最后,“极知公为国,未问水云程”表达了对来访者的理解与尊重,虽然禅者深知对方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来,但并未因此而打扰自己的修行,而是以一种淡然的态度对待,不问前路如何,体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禅者在尘世与修行之间的平衡,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超然态度。
不读兵书不学剑,狗屠别创英雄传。
如何耳食纷纷者,论功但说鸿门宴。
忆昔沛公入关中,留居几作富家翁。
威加海内志乃尔,真人亦与项籍同。
贤如萧曹皆噤口,孤忠独奋批鳞手。
炎刘得失争毫釐,一言悟主功不朽。
秦任赵高咸阳亡,卧枕宦者宜预防。
鹿马之祸前车鉴,排闼直入何轩昂。
留得河山四百载,将军虽死今尚在。
汉家本自薄功臣,全躯不共韩彭醢。
区区勇力安足论,祇有忠义能常存。
至今汾上西风咽,犹是当年壮士魂。
大江夜流深,悬岩当我前。
何人擘怪石,置兹千尺巅。
老龙喘开口,走避秦皇鞭。
到此不得阖,吞吐生云烟。
帝恐渴欲死,昂头吸百川。
神工凿舌底,喷薄华池泉。
白日古不到,沈沈通九玄。
是时悲风动,波涛暗无边。
惝恍百灵集,暝坐惊老禅。
陟降已千险,冥搜不敢先。
归舟静人语,恐有痴龙眠。
怅然此灵境,结想蹑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