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如名山,轩车时来游。
自非林泉性,鲜能终日留。
岂不爱清华,冰雪易为愁。
性习本自异,慕思良亦浮。
所眷非素怀,群疑生嘲啁。
是洵神仙山,何无金玉楼。
以此求真赏,所以失林丘。
吾愿山中士,气与冰雪遒。
自爱白云睡,非薄车马俦。
名士如名山,轩车时来游。
自非林泉性,鲜能终日留。
岂不爱清华,冰雪易为愁。
性习本自异,慕思良亦浮。
所眷非素怀,群疑生嘲啁。
是洵神仙山,何无金玉楼。
以此求真赏,所以失林丘。
吾愿山中士,气与冰雪遒。
自爱白云睡,非薄车马俦。
这首清代潘咨的《示友》诗,以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态度。诗中将名士比作名山,意指名士的声望如同高山,引人仰望,但只有真正具有林泉之性的贤者,才能长久沉浸其中。诗人感慨,尽管名利繁华吸引人,但冰雪般的清高却容易带来忧愁,人的天性与世俗追求往往相悖。
诗人进一步指出,人们的关注点常常偏离了内心的真正喜好,对于那些并非出于平素情怀的事物过分追求,反而招致他人的怀疑和嘲笑。诗人理想中的境界是神仙般的山林生活,那里没有金玉楼的奢华,更适合寻求真实的自我欣赏。然而,这种追求往往使人们失去了真正的宁静和自然。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那些生活在山林中的士人,能够保持像冰雪一样坚韧的品性,享受白云相伴的闲适生活,而不是被车马俗务所牵累。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高尚情操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