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台下看红药。底处曾相谑。苔衣掩尽石栏花。
辜负东园杏子数枝斜。紫龙髯拂珊瑚柄。
秃袖红相映。郎身岂有赭头蝇。
暂作吴宫点墨白螺屏。
乐陵台下看红药。底处曾相谑。苔衣掩尽石栏花。
辜负东园杏子数枝斜。紫龙髯拂珊瑚柄。
秃袖红相映。郎身岂有赭头蝇。
暂作吴宫点墨白螺屏。
这首清代毛奇龄的《虞美人·红丝拂子打檀郎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在乐陵台下,诗人凝视着盛开的红药,回忆起曾经与某人在此嬉笑的时光。苔藓覆盖的石栏边,花朵已凋零,只剩几枝杏花斜照,似乎在诉说着春光易逝的遗憾。
词中“紫龙髯拂珊瑚柄”形象地描绘了红丝拂子的精致,与“秃袖红相映”形成对比,暗示了女子的娇艳和檀郎(男子)的儒雅。最后一句“郎身岂有赭头蝇”,以调侃的口吻说男子身上并无瑕疵,犹如吴宫中的白螺屏,暗示了两人的亲密关系和画面的趣味性。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爱情的甜蜜与生活的情趣,以及时光流转中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