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车盘道,闽关望不赊。
四年怜作客,万里喜还家。
树隐山含雾,溪明水印沙。
重阳风日好,一任葛巾斜。
迢递车盘道,闽关望不赊。
四年怜作客,万里喜还家。
树隐山含雾,溪明水印沙。
重阳风日好,一任葛巾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历经四年漂泊后,终于在重阳佳节回到家乡的喜悦心情。首句“迢递车盘道,闽关望不赊”以远行的艰难和对故乡的遥望开篇,营造出一种思乡之情。接着,“四年怜作客,万里喜还家”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长期客居他乡的怜悯与对归家的喜悦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树隐山含雾,溪明水印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回归途中的自然风光,雾气缭绕的山林与清澈溪流映照在沙滩上的景象,既渲染了旅途的宁静与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重阳风日好,一任葛巾斜”点明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归家,不仅天气晴朗,适合出游,而且诗人以随意的姿态佩戴着葛巾,轻松自在,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美好时刻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家途中的所见所感,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唤扁舟载酒,直转过、水门东。
正十里平湖,烟光淡淡,雨气蒙蒙。
回头二三名老,望衣冠、如在画图中。
但得城头晚翠,何须席上春红。
清樽旋拆白泥封。
呼作白头翁。
要与汝忘情,高歌一曲,痛饮千种。
夕阳醉归扶路,尽从渠、拍手笑儿童。
官事无穷未了,人生适意难逢。
古木寒藤,高岸底、萧然舟宿。
一夜雨、朔风吹浪,浪高于屋。
梦觉蓬窗无共语,此时正自怜幽独。
道蓝山老子送诗来,挑灯读。
辞与理,俱能足。
从别后,情尤笃,想鬓毛如鹤,目睛如鹘。
四海如公知已少,有心日日相追逐。
恨濯缨亭远水萦纡,山重复。
此博谁名汝。
想当年、波罗塞戏,涅盘经语。
天竺传来双采好,么六四三二五。
要随喝、随呼随数。
从得三郎绯衣了,再曾逢、潘彦知音侣。
同入海,亦良苦。
雄拿豪攫争鸣杵。
正关河、疏星残月,几声秋雨。
却是驱驰玄黄马,脚底蹈燕蹴楚。
甚一涧一梁能阻。
翻覆输赢须臾耳,算人间万事都如许。
且一笑,看君赌。
为前台掾。
其后柳溪耶律公提刑河北,颐轩李兄都司台幕,皆平昔所敬慕者。
至冬十月,迫以北归,由维扬至金陵,别行台幕诸公。
适西溪柳溪拜中丞,遵晦擢侍御,颐轩恕齐授治书。
越二十有五日,会饮颐轩寓第。
时风雨间作,以助清兴。
西溪草书风雨会饮之句,柳溪复出燕脂井阑之制,遵晦恕齐道古今之事,颐轩歌乐府之章,某虽不才亦尝浮钟举白,鼓噪其旁,一谈一笑,不觉竟醉。
尝谓人生同僚为难,同僚相知为难,相知久敬为尤难。
今欢会若此,可谓一台盛事,因作沁园春歌之四海交亲,别离尽多,会合最难。
见西溪老子,情怀乐易,柳溪公子,风度高闲。
铁石心肠,风霜面目,更著中朝霍与韩。
知音者,有颐轩待御,收拾清欢。
不才自顾何颜。
也置在诸公?
酢间。
似蒹葭倚依,琼林玉树,萧蒿隐映,春蕙秋兰。
南北乌台,当时年少,双鬓而今半欲斑。
明朝去,向德星多处,遥望钟山。
《沁园春 不肖掾内台,时西溪王公为侍御史,》【元·张之翰】为前台掾。其后柳溪耶律公提刑河北,颐轩李兄都司台幕,皆平昔所敬慕者。至冬十月,迫以北归,由维扬至金陵,别行台幕诸公。适西溪柳溪拜中丞,遵晦擢侍御,颐轩恕齐授治书。越二十有五日,会饮颐轩寓第。时风雨间作,以助清兴。西溪草书风雨会饮之句,柳溪复出燕脂井阑之制,遵晦恕齐道古今之事,颐轩歌乐府之章,某虽不才亦尝浮钟举白,鼓噪其旁,一谈一笑,不觉竟醉。尝谓人生同僚为难,同僚相知为难,相知久敬为尤难。今欢会若此,可谓一台盛事,因作沁园春歌之四海交亲,别离尽多,会合最难。见西溪老子,情怀乐易,柳溪公子,风度高闲。铁石心肠,风霜面目,更著中朝霍与韩。知音者,有颐轩待御,收拾清欢。不才自顾何颜。也置在诸公?酢间。似蒹葭倚依,琼林玉树,萧蒿隐映,春蕙秋兰。南北乌台,当时年少,双鬓而今半欲斑。明朝去,向德星多处,遥望钟山。
https://shici.929r.com/shici/cmZAly3J.html
六月青州,何处是、此身堪著。
都不似、素王宫里,倚云高阁。
万里风来无隔处,睡余常觉衣裳薄。
把暑天如水画如年,消磨却。
心地上,何轩豁。
眼界外,犹廖廓。
被野烟高鸟,劝予清酌。
一片青山知客意,冷光堆满栏干角。
恨偃然、不肯入城来,难相约。
国子先生,博带峨冠,胡为此行。
正蛮烟瘴雾,远趋象郡,祥云瑞霭,近别龙庭。
率土之滨,际天所覆,何处而今不太平。
安南者,彼地方多少,敢抗吾衡。
一封天诏丁宁。
要老子胸中百万兵。
看健如马援,精神矍铄,辨如陆贾,谈舌纵横。
奉职称藩,功成事定,更放文星分外明。
归来尽,不妨诗笔,颠倒南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