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御制赐于真人韵》
《次御制赐于真人韵》全文
宋 / 张继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玉篆金章咏洞真,真中高妙孰能伦。

世缘拨去神常静,精食休来甑已尘。

且为圣明常赞化,未应栖遁便终身。

自循多幸因君命,得往琳宫见一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ìzhēnrényùn
sòng / zhāngxiān

zhuànjīnzhāngyǒngdòngzhēnzhēnzhōnggāomiàoshúnénglún

shìyuánshénchángjìngjīngshíxiūláizèngchén

qiěwèishèngmíngchángzànhuàwèiyìngdùn便biànzhōngshēn

xúnduōxìngyīnjūnmìngwǎnglíngōngjiànrén

注释
玉篆:用玉质印章。
金章:金质的印章。
洞真:深奥的道。
孰能伦:谁能评说。
世缘:世俗缘分。
神常静:神灵心境常静。
精食:精心烹饪的食物。
甑已尘:食物蒙上尘埃。
赞化:歌颂变化。
栖遁:隐居。
终身:一生。
多幸:众多幸运。
琳宫:仙境。
见一人:见到某位高人。
翻译
用玉质印章赞美深奥的洞真之道,这高超境界谁能评说?
世俗缘分一旦消除,神灵心境常静如水,精心烹饪的食物也蒙上尘埃。
暂且为了圣明的时代常常歌颂变化,不应立即隐居度过一生。
由于你的使命,我得以有幸进入仙境,见到那一位高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继先的作品,名为《次御制赐于真人韵》。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咏叹道家修炼之境界的诗歌。

“玉篆金章咏洞真”,开篇即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玉篆"和"金章"象征着高洁与尊贵,而"咏洞真"则是对道家修炼之真理的颂扬。这里的“真”,指的是道家的至高无上的真理或元神。

接着,“真中高妙孰能伦”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境界的赞美与钦佩,"孰能伦"意味着难以用语言来描述其高妙之处。

“世缘拨去神常静”,则是描绘道士超脱世俗纷争后的宁静心态。"世缘"指的是人间的种种牵绊,而"拨去"表明了道士对这些尘世牵挂的放弃,达到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精食休来甑已尘”,这里的"精食"应是指道家修炼中的简约饮食,而"甑已尘"则形象地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以及对于尘世间纷扰的超然态度。

“且为圣明常赞化”,诗人继续颂扬着道家的清净之德,"圣明"可能是指道教中的某位神仙或圣贤,而"常赞化"则表达了对其德行不懈追求的态度。

“未应栖遁便终身”,这句话传递出一种意境,即道士在修炼过程中虽有栖隐之想,但并非一味逃避世俗,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精进,直至生命终结。

最后,“自循多幸因君命,得往琳宫见一人”,诗人表达了自己因为某种机缘("君命"可能指皇帝的命令或赐予)而有幸前往仙境("琳宫"),见到了一位修炼者或神仙。这一段落抒写了诗人的荣幸之情,以及对道家仙境的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精美的辞藻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道家修炼的高洁与超脱,以及诗人对于这种精神追求的钦佩与向往。

作者介绍
张继先

张继先
朝代:宋   字:嘉闻   号:翛然子   籍贯:林灵素真   生辰:1092-1127

张继先(1092-1127),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翛然子”。 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张继先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张继先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张继先天师、林灵素真人、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猜你喜欢

赠马相士二首·其一

妪貌何妨至辅臣,猴形亦有上麒麟。

伏波眉目空如画,不是云台剑佩人。

(0)

端嘉杂诗二十首·其四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

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0)

湖南江西道中十首·其七

每嘲介甫行新法,常恨欧公不读书。

浩叹诸刘今已矣,路傍乔木日凋疏。

(0)

闻五月八日宸翰口号十首·其九

翁参老龙华皓首,儿非逸骥附青云。

瓣香先祝尧天子,次祝汾阳郭令君。

(0)

送侍读常尚书绝句六首·其三

先帝倦勤扬末命,嗣皇访落记孤忠。

铜人嘿嘿输伊辈,铁汉堂堂止此翁。

(0)

郑丞相生日口号十首·其二

王吕纷更尚治安,史韩椓杙始凋残。

乃知元祐调弦易,却是端平变局难。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