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客辞家月再圆。绿杨如发雨如烟。
梁间燕子闻长叹,楼上花枝照独眠。
兴又寝,倚阑干。各自当情各自欢。
回身泣向寥天月,恰漏清光落枕边。
远客辞家月再圆。绿杨如发雨如烟。
梁间燕子闻长叹,楼上花枝照独眠。
兴又寝,倚阑干。各自当情各自欢。
回身泣向寥天月,恰漏清光落枕边。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鹧鸪天·春情》描绘了一幅离别后的夜晚景象。"远客辞家月再圆",以月圆象征着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月圆人未圆的对比强烈。"绿杨如发雨如烟",运用比喻手法,将细雨比作轻烟,绿杨则如秀发般柔美,营造出一种凄迷而缠绵的氛围。
"梁间燕子闻长叹,楼上花枝照独眠",通过燕子的敏感和花枝的静默,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哀愁。"兴又寝,倚阑干",写出主人公情绪起伏不定,时而起身,时而倚靠栏杆,思绪万千。
"各自当情各自欢",揭示了主人公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各自承受着情感的煎熬,无人能真正理解。最后两句"回身泣向寥天月,恰漏清光落枕边",主人公面对寂静的夜空,唯有清冷的月光洒在枕边,增添了无尽的孤独与哀伤。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后的情感世界,表达了主人公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孤寂之感。
哲人卧病日,贱子泣玉年。
常恐宝镜破,明月难再圆。
文字未改素,声容忽归玄。
始知知音稀,千载一绝弦。
旧馆有遗琴,清风那复传。
东洛尚淹玩,西京足芳妍。
大宾威仪肃,上客冠剑鲜。
岂惟空恋阙,亦以将朝天。
局促尘末吏,幽老病中弦。
徒怀青云价,忽至白发年。
何当补风教,为荐三百篇。
一雨百泉涨,南潭夜来深。
分明碧沙底,写出青天心。
远客洞庭至,因兹涤烦襟。
既登飞云舫,愿奏清风琴。
高岸立旗戟,潜蛟失浮沈。
威棱护斯浸,魍魉逃所侵。
山态变初霁,水声流新音。
耳目极眺听,潺湲与嵚岑。
谁言柳太守,空有白蘋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