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遭逢未可知,两生名氏至今疑。
自陈多病甘为退,肯与閒愁博得衰。
冷雨侵人呼酒数,瘦藤扶老看花迟。
绣衣未笑茅根秃,来请延陵十字碑。
生死遭逢未可知,两生名氏至今疑。
自陈多病甘为退,肯与閒愁博得衰。
冷雨侵人呼酒数,瘦藤扶老看花迟。
绣衣未笑茅根秃,来请延陵十字碑。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次韵张侍御叔亨至白沙(其一)》表达了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首句“生死遭逢未可知”揭示了人生旅途中的不确定性,暗示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命运的敬畏。接下来的“两生名氏至今疑”则流露出诗人对自我身份和前生缘分的疑惑,体现了内心的迷茫。
“自陈多病甘为退”表达诗人因身体状况而选择退隐,不与世争斗,这体现了他的淡泊和超脱。然而,“肯与閒愁博得衰”又透露出即使在退隐中,诗人也难以摆脱内心的忧虑和忧郁,反映出人生的无奈。
“冷雨侵人呼酒数,瘦藤扶老看花迟”描绘了诗人孤独的生活场景,冷雨中借酒浇愁,年迈时步履蹒跚地赏花,流露出一种孤寂和迟缓的节奏,寓含着岁月流逝的感伤。
最后两句“绣衣未笑茅根秃,来请延陵十字碑”以“绣衣”象征官位,而“茅根秃”则暗指年老,诗人以延陵季子的典故,表达自己虽身处高位,但并不以此为傲,反而希望能像延陵季子那样保持谦逊,以碑文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思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生命无常的哲思,又有对个人境遇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而内敛的情感世界。
生平性放旷,处世常澹然。
但恐学未至,读书究其玄。
时经丧乱际,向慕心益坚。
仰睇高飞鸿,翱翔入云烟。
云何杂燕雀,下与鸡鹜连。
避谤去城市,寻幽适林泉。
枕流夜雨歇,坐石春风颠。
徒抱心耿耿,复忧腹便便。
王君我畏友,时寄五色鲜。
神鬼泣老笔,风雪走长篇。
文章古所贵,道义今谁传。
将谓礼乐盛,遽罹干戈年。
六经既扫地,一物安得全。
籍甚右军裔,荣让诸郎先。
依山更带水,问舍仍求田。
花下鹿濯濯,云间鹤翩翩。
情怀渺何许,风月浑无边。
尊酒何时会,醉赓云锦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