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二槐》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二槐》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忆我初来时,草木向衰歇。

高槐虽惊秋,晚蝉犹抱叶。

淹留未云几,离离见疏荚。

栖鸦寒不去,哀叫饥啄雪。

破巢带空枝,疏影挂残月。

岂无两翅羽,伴我此愁绝。

(0)
注释
忆:回忆。
初来时:初次到来的时候。
衰歇:凋零、衰败。
高槐:高大的槐树。
晚蝉:秋季的蝉。
淹留:长时间停留。
离离:形容稀疏。
疏荚:稀疏的豆荚。
栖鸦:栖息的乌鸦。
破巢:破败的鸟巢。
残月:残缺的月亮。
愁绝:极度的愁苦。
翻译
回忆我初次来到这里的时候,草木正接近凋零。
虽然高大的槐树已经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但晚蝉仍紧抱着树叶不肯离去。
我在这里停留的时间不算长,却已看到豆荚稀疏落下。
栖息的乌鸦在寒冷中不愿离开,饥饿时只能悲哀地啄食雪花。
破败的鸟巢挂着空荡的树枝,稀疏的影子映照着残缺的月光。
我并非没有双翼,为何不能像它们一样飞离这愁苦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之一,名为《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二)槐。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内心的孤独感慨。

首句“忆我初来时,草木向衰歇”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到来的场景的记忆,那时的自然景象已经开始枯萎。接下来的“高槐虽惊秋,晚蝉犹抱叶”则描绘了即便是深秋季节,高大的槐树依然让人感到震惊,而晚出的蝉虫还在紧紧抓住树叶不放,生机勃勃。

“淹留未云几,离离见疏荚”透露出诗人在此停留的时间并不短,但周围环境却变得稀疏,只剩下了零星的荚蔽。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愈发孤寂。

“栖鸦寒不去,哀叫饥啄雪”则形象地表现了一种悲凉之情。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因为冷和饥饿而发出哀伤的叫声,它们不得不啄食积雪以求生存,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隐喻。

“破巢带空枝,疏影挂残月”中,破损的鸟巢悬挂在空荡荡的树枝上,而稀疏的树影映照在残缺的月亮之下,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和荒废的氛围。

最后,“岂无两翅羽,伴我此愁绝”则是诗人发出的一种叹息。诗人似乎在询问,为何没有一双翅膀来陪伴他度过这段孤独而又愁绪的时光。这不仅是对自由飞翔的渴望,也是对精神寄托的渴求。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苏轼特有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情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次韵敏叔郁孤台作

一目江天万里开,世间那有更高台。

烟云缥缈千山迥,岛屿萦回二水来。

爽气直疑侵斗汉,仙风应觉到樽罍。

南州已见澄清日,大笔聊从赋早梅。

(0)

题胡器之镡溪阁

龙津剑窟古南州,阁势横空占上流。

山色镇留春色在,水光长带宝光浮。

风檐绿筱寒珠箔,雨岸红蕖隐钓舟。

祗恐枫宸促归觐,未容潇洒老沧洲。

(0)

竹亭

此君潇洒绿筠抽,直干凌云碧翠浮。

想见风枝陪宴坐,囊封草就告嘉猷。

(0)

舟次魏村阻风

扁舟深入水云乡,浩渺浑疑带远江。

蓼岸阻风还度日,夕阳依约照篷窗。

(0)

政和二年余谪海外馆琼州开元寺俨师院遇其游行市井宴坐静室作务时恐缘差失念作日用偈八首·其八

沙弥嗜乳,作乳中虫。三篾高道,一钵孤风。

(0)

次韵自武冈趋东安道中

枕孤衾冷月空斜,卧看青灯自委花。

逸想醉翁非梦语,酒醒能道客思家。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