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初来时,草木向衰歇。
高槐虽惊秋,晚蝉犹抱叶。
淹留未云几,离离见疏荚。
栖鸦寒不去,哀叫饥啄雪。
破巢带空枝,疏影挂残月。
岂无两翅羽,伴我此愁绝。
忆我初来时,草木向衰歇。
高槐虽惊秋,晚蝉犹抱叶。
淹留未云几,离离见疏荚。
栖鸦寒不去,哀叫饥啄雪。
破巢带空枝,疏影挂残月。
岂无两翅羽,伴我此愁绝。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之一,名为《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二)槐。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内心的孤独感慨。
首句“忆我初来时,草木向衰歇”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到来的场景的记忆,那时的自然景象已经开始枯萎。接下来的“高槐虽惊秋,晚蝉犹抱叶”则描绘了即便是深秋季节,高大的槐树依然让人感到震惊,而晚出的蝉虫还在紧紧抓住树叶不放,生机勃勃。
“淹留未云几,离离见疏荚”透露出诗人在此停留的时间并不短,但周围环境却变得稀疏,只剩下了零星的荚蔽。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愈发孤寂。
“栖鸦寒不去,哀叫饥啄雪”则形象地表现了一种悲凉之情。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因为冷和饥饿而发出哀伤的叫声,它们不得不啄食积雪以求生存,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隐喻。
“破巢带空枝,疏影挂残月”中,破损的鸟巢悬挂在空荡荡的树枝上,而稀疏的树影映照在残缺的月亮之下,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和荒废的氛围。
最后,“岂无两翅羽,伴我此愁绝”则是诗人发出的一种叹息。诗人似乎在询问,为何没有一双翅膀来陪伴他度过这段孤独而又愁绪的时光。这不仅是对自由飞翔的渴望,也是对精神寄托的渴求。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苏轼特有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