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退方真乐,趋时未遽非。
不知全道者,进退两忘机。
静退方真乐,趋时未遽非。
不知全道者,进退两忘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薛季宣的作品《比年士风锐进求荐章者殆如辨狱挤排诋讦无所不至客有劝予干当路者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通过“静退方真乐,趋时未遽非”,诗人表达了对于追求名利与保持内心宁静的不同看法。前句“静退方真乐”意味着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远离尘嚣的生活,后句“趋时未遽非”则表明顺应时代潮流并非全然错误,但需要谨慎行事。
“不知全道者,进退两忘机。”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他认为,那些不懂得全面道理的人,在面对前进或后退的选择时往往犹豫不决,容易迷失自我。而真正懂得道理的人,则能够在进退之间保持平衡,不会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道德原则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和内心平和的重要性。
燕诉馀愁,蝉鸣新怨,千唆万弄斜阳。
斗大书斋,无端夏日偏长。碧纱单挨流光。
觑残榴、褪尽红妆。孤松犹瘦,清阴正稀,难据胡床。
常时河朔,避暑传觞,醉乡天远,归路仓皇。
隐囊纱帽,故人别号清凉。但过何妨。
对弹棋、散帙焚香。逞疏狂,高歌羽声,片片飞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