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暄冬十似春三,景色天然画意参。
斜日枫林浓淡赭,小风荇渚浅深蓝。
归耕尚未芜三径,老学犹思结一庵。
阒寂柴门无客到,好寻农圃共闲谈。
晴暄冬十似春三,景色天然画意参。
斜日枫林浓淡赭,小风荇渚浅深蓝。
归耕尚未芜三径,老学犹思结一庵。
阒寂柴门无客到,好寻农圃共闲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晚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冬日暖阳与春光相似的温暖氛围,通过“晴暄”二字,巧妙地传达出冬日特有的和煦阳光。接着,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斜日映照下的枫林色彩描绘得浓淡相宜,赭色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跃然纸上。小风吹拂过荇渚,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生动展现了水波的动态美。
诗中还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归耕尚未芜三径”,表达了诗人虽未完全放弃尘世的纷扰,但内心已向往回归自然,开辟属于自己的田园生活。“老学犹思结一庵”,则体现了诗人晚年仍渴望在静谧的山林中,寻找一处小屋,潜心研读,寻求心灵的慰藉。
最后,“阒寂柴门无客到,好寻农圃共闲谈”,描绘了一个远离喧嚣、宁静致远的生活场景。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农夫们交流,享受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