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逢南雁,翻令感岁华。
五年犹作客,一命亦为家。
肉食愁黄竹,莼羹想白华。
何时莱子服,谩向故人誇。
春尽逢南雁,翻令感岁华。
五年犹作客,一命亦为家。
肉食愁黄竹,莼羹想白华。
何时莱子服,谩向故人誇。
这首明代诗人王立道的《得家书三首(其三)》描绘了春天将尽时诗人见到南归的大雁,引发对时光流逝和自身漂泊在外的感慨。"春尽逢南雁"以季节更替和候鸟南飞象征着岁月匆匆,"翻令感岁华"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的深深感叹。
"五年犹作客"揭示了诗人离家已长达五年,长期的异乡生活使他对故乡有了更深的依恋。"一命亦为家"则表达了即使身在异地,心中仍视此地为家,体现了诗人的坚韧与无奈。
"肉食愁黄竹"暗指官场生活的艰辛,"黄竹"可能寓指官场中的繁琐事务或不顺心之事,而"莼羹想白华"则是对家乡美食的怀念,通过想象故乡的美味——莼羹和白华(可能是莼菜),寄托思乡之情。
最后,诗人以"何时莱子服,谩向故人誇"收尾,表达了对归乡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像古代隐士莱子那样过上自在的生活,不再向朋友夸耀仕途的苦楚。整首诗情感深沉,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思索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