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二月十一日崇国寺踏月》
《二月十一日崇国寺踏月》全文
明 / 袁宏道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寒色浸精蓝,光明见题额。

踏月遍九衢,无此一方白。

山僧尽掩扉,避月如避客。

空阶写虬枝,格老健如石。

霜吹透体寒,酒不煖胸膈。

一身加数毡,天街断行迹。

虽有传柝人,见惯少怜惜。

惜哉清冷光,长夜照沙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崇国寺踏月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下的寺院景象和诗人独特的感受。

首句“寒色浸精蓝,光明见题额”描绘了月光洒在寺庙上,使得原本深邃的蓝色显得更加明亮,连寺庙的题额也清晰可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踏月遍九衢,无此一方白”则表达了诗人独自漫步于月光下的街道,感受到别处所没有的洁白与宁静,强调了月光的独特魅力。

“山僧尽掩扉,避月如避客”描绘了山中僧侣们在月光下关闭门户,仿佛对月光有所畏惧,这种反常的行为更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

“空阶写虬枝,格老健如石”通过描述月光下的空阶和弯曲的树枝,以及它们在月光下的影子,展现了自然之美与时间的痕迹。

“霜吹透体寒,酒不煖胸膈”则表现了诗人面对寒冷的月夜,即使饮酒也无法驱散内心的寒意,体现了月夜的凄清与诗人的孤独感。

“一身加数毡,天街断行迹”描述了诗人穿着厚重的衣物,在空旷的街道上行走,几乎看不见其他人的踪迹,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

最后,“虽有传柝人,见惯少怜惜”表明即使有巡逻的人存在,也难以引起诗人的关注或同情,突出了夜晚的冷漠与疏离。

“惜哉清冷光,长夜照沙碛”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珍惜之情,尽管夜晚漫长且寒冷,但月光却能照亮沙漠般的寂静,给予心灵一丝温暖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月光下的独特韵味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袁宏道

袁宏道
朝代:明   字:中郎   号:石公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生辰:1568~1610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雪中会饮李倅钧东轩三绝·其三

竹里茅庵雪覆檐,炉香蔼蔼著蒲帘。

欲求初祖安心法,笑我醺然已半酣。

(0)

送象守贾正夫朝奉还台二首·其二

十载音书绝,扁舟忽见过。

有樽倾别酒,无妓唱离歌。

海阔春光少,城空瘴雾多。

羡君先度岭,猿叫隔云萝。

(0)

补易水歌

燕云悲兮易水愁,壮士行兮专报仇。

车辚辚兮马萧萧,客送发兮酌兰椒。

击筑兮喑咽,歌变徵兮思以绝。

易水愁兮燕云悲,四座伤兮皆素衣。

歌复羽兮慷慨,发上指兮泪交挥。

又前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0)

端午帖子

艾叶成人后,榴花结子初。

江心新得镜,龙瑞护仙居。

(0)

禅老阁

少年尚渊默,偃仰事诗书。

端然忘缊藉,乃欲寻荣途。

一辱未知补,三献何其愚。

深中雅有趣,宁终浑泥涂。

用物必伤已,誓将老江湖。

在人既少与,于此固何诛。

赏心不期侈,澹泊自有馀。

傥逢安石辈,知余为善谟。

(0)

草堂

参差台殿绿云中,四面筼筜一径通。

曾读华阳真诰上,神仙居在碧琳宫。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