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洪涛沙线潆,参差竹树亦干城。
非关群盗全无策,漫说元戎有胜兵。
风自西来知顺逆,船从浅入任纵横。
潮头顷刻高寻丈,天佑皇图孰与争。
万顷洪涛沙线潆,参差竹树亦干城。
非关群盗全无策,漫说元戎有胜兵。
风自西来知顺逆,船从浅入任纵横。
潮头顷刻高寻丈,天佑皇图孰与争。
这首诗描绘了鹿耳门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对时局的深思。首句“万顷洪涛沙线潆”以宏大的笔触勾勒出鹿耳门外广阔无垠的海面,波涛汹涌,沙线蜿蜒,展现出自然界的磅礴气势。接着,“参差竹树亦干城”一句,将自然景观与防御工事巧妙结合,竹树虽小,却如同坚不可摧的城墙,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非关群盗全无策,漫说元戎有胜兵。”这两句则转向对社会政治的反思,暗示尽管存在盗贼之乱,但并非没有应对之策,同时也对所谓的“元戎”(指军队将领)的胜利持保留态度,暗含对当时统治者策略的质疑。
“风自西来知顺逆,船从浅入任纵横。”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鹿耳门外的自然环境,强调风向的重要性以及船只在不同水深条件下的灵活操作能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最后,“潮头顷刻高寻丈,天佑皇图孰与争。”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皇权稳固的坚信,潮水瞬息万变,却始终遵循自然规律,象征着即使面对动荡,皇权也如同潮水一般,有着不可动摇的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鹿耳门这一特定场景,融合自然景观与社会政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社会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河洛省方初,秋迟暖律舒。
红桥度淇水,绿野纪殷墟。
线弱风前柳,针长雨后蘧。
从民每乘骑,暂可谢轻车。
燕去雁来初,闾阎气象舒。
古来犹沬土,此际已良墟。
社祀卫公武,村传君子蘧。
千秋彰瘅在,何必便回车。
鸾飘凤泊,总同是无聊,旧依人恨。
香泥未浣,僝僽乌衣行径。
几度玉关春老,叹紫颔、前程难问。
金堂去住何凭,珠箔阴晴无定。重省,剪刀风静。
已误了前期,红香翠影。昭阳秋早,输与画楼红粉。
歧路征鸿问讯,便强作、寒暄谁听?
孤负玳瑁钗梁,毕竟独栖难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