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线添来日正迟,香绒倦理一支颐。
心游飞絮浑无著,身蜕枯蝉忽若痴。
花帧错描愁伴觉,金针阁住许谁知。
绝怜小玉情缘重,到死春蚕始绝丝。
绣线添来日正迟,香绒倦理一支颐。
心游飞絮浑无著,身蜕枯蝉忽若痴。
花帧错描愁伴觉,金针阁住许谁知。
绝怜小玉情缘重,到死春蚕始绝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绣床上深陷于思绪中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联“绣线添来日正迟,香绒倦理一支颐”以绣线的添加和香绒的疲惫,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劳作的艰辛,同时也反映了女子在绣床上专注而略显疲惫的状态。
颔联“心游飞絮浑无著,身蜕枯蝉忽若痴”运用比喻手法,将女子的心比作飘荡的飞絮,无法着落,身体则如同蜕变后的枯蝉,陷入一种恍惚痴呆的状态。这里不仅描绘了女子思绪的飘渺与内心的空洞,也隐含了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感慨。
颈联“花帧错描愁伴觉,金针阁住许谁知”进一步深化了女子的情感世界。她仿佛在梦境中错绘花朵,伴随着忧愁入眠,而手中的金针仿佛被某种力量所束缚,无人知晓其背后的故事。这一联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女子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挣扎。
尾联“绝怜小玉情缘重,到死春蚕始绝丝”以“小玉”代指女子,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与深情。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她仍像春蚕一样,坚持吐丝,象征着她对美好情感的坚守与不舍。这一联既是对女子情感世界的深刻揭示,也是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女子在绣床上的凝思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