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悦齐王竽,莫听蒉桴声。
口甘秦人炙,莫采首阳苓。
沈酣自壮岁,昏塞况暮龄。
谁能悟此理,知几如穆生。
何须著胸中,云梦一芥蒂。
要当空所有,为彼亦过计。
惟思半岭云,野老肯分似。
耳悦齐王竽,莫听蒉桴声。
口甘秦人炙,莫采首阳苓。
沈酣自壮岁,昏塞况暮龄。
谁能悟此理,知几如穆生。
何须著胸中,云梦一芥蒂。
要当空所有,为彼亦过计。
惟思半岭云,野老肯分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公溯的《次韵刘安收惠诗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耳悦齐王竽”和“口甘秦人炙”两个典故,形象地表达了对世俗繁华与享受的认同,但同时也意识到“莫听蒉桴声”和“莫采首阳苓”的道理,即不应过于沉溺于表面的享乐,而忽视了内心的清净和节操。诗人感慨自己从年轻时就沉迷其中,到了晚年更加昏塞,但他希望能像穆生那样有自知之明,不执着于物欲。
“谁能悟此理,知几如穆生”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保持清醒的认识的渴望。他进一步强调,不需要将这些道理深藏心中,而是要将其看作云烟过眼,不必过分计较。最后,诗人以“惟思半岭云,野老肯分似”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希望如同山野老者一般,淡泊名利,与自然和谐共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亭亭百尺松,枝条森以茂。
洪柯岁月深,山灵亦阴祐。
源远自流长,斯理非虚谬。
四马兆高门,充闾德由旧。
苟无忝所生,亦足昌厥后。
锄兰莫锄根,锄根兰不秀。
培土莫培浅,培浅易倾覆。
生计讵不营,方寸宜耕耨。
立身期显扬,成名羞秽窦。
以此遗子孙,绳绳尽堂构。
煌煌华灯悬,高堂罗佳宾。
歌筵饮正酣,起视众星阑。
送子将远行,欲赠非常言。
矫矫人中龙,结想在青云。
因风生羽翰,飞鸣翼紫宸。
盛满难久居,终当保其真。
朝著王乔舄,夕浴颍川滨。
携手觅烟霞,逍遥侣鸿鸾。
隐显从变化,谁能测其端。
冀君长识察,此志勿中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