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峰何攒攒,双峰迥莫攀。
下临众壑空,高入天风寒。
月影标静常,秋容变苍丹。
钟声闻上方,堪證六度檀。
众峰何攒攒,双峰迥莫攀。
下临众壑空,高入天风寒。
月影标静常,秋容变苍丹。
钟声闻上方,堪證六度檀。
这首诗描绘了双峰寺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峰的挺拔与静谧之美。首句“众峰何攒攒”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群山聚集的景象,仿佛它们在奋力向上攀升。接着,“双峰迥莫攀”则点明了诗中重点描绘的对象——两座独立而高耸的山峰,它们似乎遥不可及,引人向往。
“下临众壑空,高入天风寒”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双峰的高峻与孤绝,下方是深邃的山谷,上方则是刺骨的寒风,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孤寂的氛围。接下来,“月影标静常,秋容变苍丹”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宁静与秋天色彩的变化,月影与山峰相映成趣,秋色由绿转为苍丹,增添了几分季节的韵味。
最后,“钟声闻上方,堪證六度檀”以钟声作为收尾,不仅增添了禅意,也暗示了双峰寺作为佛教圣地的地位。钟声悠扬,穿越山林,直达云霄,仿佛能洗涤心灵,证悟佛法。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双峰寺及其周围环境的庄严与神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经年数役。漠漠车尘四起,周广陌。
台城下,江流漱烟碛。指樯竿箭立。
因念往事,卜宅蓝家庄好,朋游咏朝夕。
风景未殊昔。
向此感、隐隐钟声,似欲破暮霭,飞到相觅。
林际徘徊,摇荡心魄。钟阜郁相望,金紫换纯碧。
对秋空。怨风翻坠叶,书杳征鸿。
渐黄花开也,人倚疏栊。
香惹鬓,泪沾衣,叹孤负,酒盈钟。
暮寒生,更睇远,暗遮云树重重。
膏沐相忘久,频年首似飞蓬。
料怀人深处,应少欢悰。
千里月,两边情,诉此恨,与谁同。
夜沈沈,梦不记,断魂犹恋青枫。
野塘幽,睡蝶静。剩苦莲心知冷。
秋来久、听树底清商,缓消吟永。火微明,似去艇。
路入茅亭花酩。惊华鬓、倚茜雪芦梢,素丝鸥顶。
望伫停云,酽夜语、分潮为省。
背风渔唱,送日樵歌,侣欠素蛮靓。看月华灯屏。
泪滴慵寻,虚籁漫领。
怕朱楼、梦也伤心,豪竹哀竹唤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