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隆冬树不凋,忽逢山带雨潇潇。
一湾风顺一湾利,指点奇踪慰寂寥。
三峡隆冬树不凋,忽逢山带雨潇潇。
一湾风顺一湾利,指点奇踪慰寂寥。
这首诗描绘了三峡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三峡隆冬树不凋”,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三峡地区冬季树木依然葱郁的特点,展现出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气候与生态。接着,“忽逢山带雨潇潇”一句,通过“忽逢”二字,营造出一种意外发现美景的惊喜感,而“山带雨潇潇”则生动描绘了山间雨景,雨声与山色交织,为读者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后两句“一湾风顺一湾利,指点奇踪慰寂寥”,进一步深化了对三峡风光的描绘。这里以“一湾风顺一湾利”形容水流的顺畅与自然之美,暗示了三峡水道的独特优势和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最后,“指点奇踪慰寂寥”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三峡奇景的赞叹,也流露出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深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三峡地区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末文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宁静生活与心灵寄托的向往。
酷暑初收。林园静、乱蝉远树清幽。
岁华欲晚,梧桐又坠新秋。
曲沼芙蓉半落,绣帏低捲下妆楼。
引诗情,夕阳树杪,雁阵云头。
新词几番谱就,倚朱栏眺望,月影如钩。
素纨慵举,侵衣凉气轻柔。
纱窗篆烟半烬,爱素盎、芳兰气味投。
知何处,起一声长笛,清韵悠悠。
花信风柔,向碧纱深处,吹展双眉。
明妆已罢翠箔,犹自低垂。
何因不卷,奈轻寒、尚把人欺。
合寄语、窥帘燕子,衔泥缓著些归。
刚是画楼初下,看楼头嫩柳,媚眼生姿。
多情一阑秀色,粉艳纷披。
飘扬点缀,有蘧蘧、戏蝶交飞。
罗扇小、应难扑得,描来绣上春衣。
奈听春雨细,共风送、落花声。
正双燕归来,寻巢弄剪,虚傍帘旌。黄莺。
翻从树底,认婵娟敛影照空明。
不道蛾眉憔悴,东风独立残更。云行。伴柳絮飞轻。
池畔草相迎。被几处啼鸦,但催愁思,不解春醒。
堪惊。春光似水,照朱颜揽镜不胜情。
凭仗东皇雨露,明年更簇繁英。
记得酿寒过二月,更阑石叶香焦。
闲将韵字带愁挑。寄情凭绿绮,缄怨付红绡。
拾翠寻香怀旧侣,汀洲何处兰苕。
天青海碧路迢迢。不应耽慧业,此恨几时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