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碧梧树,一夕秋风吹。
书来问我瘦,有弟天一涯。
气弱畏热候,形貌倏支离。
镜颜朝暮异,递变子为谁。
肥瘠两非我,刚馁要自知。
澄潭映孤月,前路了不疑。
愿同保岁寒,过驷犹可追。
亭亭碧梧树,一夕秋风吹。
书来问我瘦,有弟天一涯。
气弱畏热候,形貌倏支离。
镜颜朝暮异,递变子为谁。
肥瘠两非我,刚馁要自知。
澄潭映孤月,前路了不疑。
愿同保岁寒,过驷犹可追。
这首诗《秋怀三首(其二)》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陈曾寿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面对秋风的内心感受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首句“亭亭碧梧树,一夕秋风吹”,以碧绿的梧桐树作为背景,秋风的突然来袭,不仅带来了季节的更替,也触动了诗人的心绪。梧桐树的高大与秋风的凛冽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思考。
接着,“书来问我瘦,有弟天一涯”两句,诗人通过收到远方兄弟的书信,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现状的担忧。兄弟虽远在天涯,但书信却能传递彼此的关怀与牵挂,这种情感的交流在诗中显得尤为珍贵。
“气弱畏热候,形貌倏支离”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脆弱与不安。这里的“气弱”不仅指身体上的虚弱,更是心灵上的疲惫与无力感。“形貌倏支离”则形象地展现了这种状态下的外在表现,仿佛整个人都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与完整性。
“镜颜朝暮异,递变子为谁”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自我变化的感慨。镜子中的容颜在朝夕之间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外貌上的,更是内在心境的反映。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这些变化背后,究竟是谁在经历着这一切?
“肥瘠两非我,刚馁要自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认知的深刻反思。在这句话中,“肥瘠”象征着生活的丰富与贫乏,而“刚馁”则是指内心的坚韧与软弱。诗人意识到,无论生活如何变化,保持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即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本质与价值。
最后,“澄潭映孤月,前路了不疑”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晰的画面,澄澈的水面上映照着孤独的明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明确的方向。这不仅是对当前心境的描述,也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展望。
“愿同保岁寒,过驷犹可追”表达了诗人希望与他人共同坚守节操,即使时间飞逝,也能追回那些珍贵的时光。这句话充满了对友情与坚持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综上所述,《秋怀三首(其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自我、友情、未来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