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庵为黎景阳题》
《寄庵为黎景阳题》全文
明 / 江源   形式: 古风

万物寰中我一物,寄生天地如蜉蝣。

百年光景一瞬息,至人已矣曾不留。

彼美人兮□斯理,非狂非狷达者流。

有庵曰寄在人境,栖迟偃仰何优悠。

庵云庵云大如许,不假班郢手,不用土木脩。

不为寒暑变,不为风雨愁。

此庵一逆旅,无乃亦传邮。

美人此寄迹,吾心复何求。

一生存省忠与孝,四时寒暑葛与裘。

仰观一世如一日,乐天知命夫何忧。

寄庵寄庵云尔矣,乞墦登垄宁知休。

钟鸣漏尽亦何益,回视百年同土丘。

我作寄庵诗,寄与寄庵子。

聊以示世人,贪饕亦徒耳。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江源所作,名为《寄庵为黎景阳题》。诗中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通过“寄庵”这一隐喻,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首句“万物寰中我一物,寄生天地如蜉蝣”,诗人将自己比作宇宙间的一粒微尘,如同蜉蝣般短暂而渺小的生命,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接着,“百年光景一瞬息,至人已矣曾不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有限性,暗示了追求永恒价值的重要性。

“彼美人兮□斯理,非狂非狷达者流”中的“美人”可能象征着高尚的品德或理想,诗人认为真正的智者能够超越世俗的狂热与狷介,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接下来,“有庵曰寄在人境,栖迟偃仰何优悠”描述了一座名为“寄”的庵堂,它位于人间,但又超脱于尘世的喧嚣,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庵云庵云大如许,不假班郢手,不用土木脩”强调了这座庵堂的独特之处,它不需要精心雕琢或大规模建造,却能容纳人心灵的广阔空间。“不为寒暑变,不为风雨愁”则表现了庵堂内在精神的恒定与坚韧,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此庵一逆旅,无乃亦传邮”将庵堂比喻为旅途中的客栈和传递信息的驿站,暗示了生命旅程的暂时性和过渡性。诗人在此处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反思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美人此寄迹,吾心复何求”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认为在这样的庵堂中寄寓,心灵已经得到了满足,无需再寻求其他。

“一生存省忠与孝,四时寒暑葛与裘”强调了道德修养和生活节律的重要性,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仰观一世如一日,乐天知命夫何忧”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即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认识到顺应自然规律是智慧的选择。

最后,“寄庵寄庵云尔矣,乞墦登垄宁知休”表达了对庵堂的赞美和对人生终极归宿的思考,即使在生命的尽头,庵堂的精神依然给予人们安慰和启示。

“钟鸣漏尽亦何益,回视百年同土丘”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因为最终一切都会归于尘土。

“我作寄庵诗,寄与寄庵子。聊以示世人,贪饕亦徒耳”表明了诗人创作此诗的目的,即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感悟,引导世人从物质的贪婪中解脱出来,追求更加真实、内在的幸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寄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道德、自然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然物外、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江源
朝代:明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卒年七十二。有《桂轩集》。
猜你喜欢

题碧桃手卷

烂枝空有色,飞羽本无情。

独立春风里,如闻三两声。

(0)

石湖留题三绝·其二

高筑诗坛据越城,醉呼杨陆主文盟。

至今月下苍苔石,时有先生杖履声。

(0)

忠厚吟

小人斯须,君子长久。斯须倾邪,长久忠厚。

(0)

不善吟

不良之人,禀气非正。蛇蝎其情,豺狼其性。

至良之人,禀气清明。金玉其性,芝兰其情。

(0)

闻少华崩

变化无踪倏忽间,力回天地不为难。

若教施展巨灵手,岂止轩腾少华山。

六社居民皆覆没,九泉磐石尽飞翻。

刍荛一句能收采,尧舜之时自可攀。

(0)

内乡天春亭

内乡有园名天春,春时桃李如綵云。

邑民携觞连帘幕,或歌或舞何欢欣。

县尹中间意自若,直谓前世无古人。

牡丹百品红与紫,华而不实徒纷纭。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