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来身向礼中行,事过将心去学文。
局定更无他罅隙,得斯二者老吾身。
事来身向礼中行,事过将心去学文。
局定更无他罅隙,得斯二者老吾身。
这首诗出自宋代朱熹的《训蒙绝句·博约》,是教育儿童学习的名篇。诗中以简练的语言,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首句“事来身向礼中行”,意为当事情来临之时,应当按照礼仪行事,体现了遵循规矩、以礼待人的思想。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次句“事过将心去学文”,则强调了在处理完事务后,应将心思转向学习文化知识。这里不仅指学习文字和学问,更是倡导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修养。
第三句“局定更无他罅隙”,意味着在确定了目标或方法之后,不应再有其他漏洞或疏忽,强调了做事要专注、严谨的态度。
最后,“得斯二者老吾身”表达了通过实践与学习,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即通过遵循礼仪、学习文化,使自己在年老时也能保持高尚的品德和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旨在教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要注重外在的行为规范,也要重视内在的精神修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我志甘澹薄,不为物所迁。
园官送杞菊,秀色满目前。
生育秉至性,阴阳顺中权。
可怜黄口儿,匕箸照腥膻。
纵得一饷戏,旁观成胁肩。
杞菊付中厨,试著姜盐煎。
至哉天下味,妙处秘不传。
三贤留隽语,首当师之焉。
郊原春向深,幽居寡来往。
和风日披拂,淑气遍万象。
草本意欣荣,禽鸟声下上。
静中观物化,胸次得浩养。
缅怀浴沂人,从容侍函丈。
舍瑟自言志,宣圣独深赏。
一私尽消融,万理悉照朗。
其人不可见,其意尚可想。
我生千载后,恨不操几杖。
春服虽已成,童冠乏俦党。
安得同心人,咏归嗣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