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团魄九分探,畅好韶年恰未酣。
周雅正宜咏行苇,宋诗那更数传柑。
共听阶下仪鸾翕,待看楼西火凤毵。
虽是欢言荅节令,大都要义祝田蚕。
十分团魄九分探,畅好韶年恰未酣。
周雅正宜咏行苇,宋诗那更数传柑。
共听阶下仪鸾翕,待看楼西火凤毵。
虽是欢言荅节令,大都要义祝田蚕。
这首诗描绘了上元前夕曲宴宗亲的场景,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与家族和谐的温馨情感。
首联“十分团魄九分探,畅好韶年恰未酣”,以“团魄”比喻满月,象征团圆与圆满;“九分探”则暗示宴会即将开始,宾客们满怀期待。整句表达出对即将到来的欢乐时光的热烈期盼。“畅好韶年恰未酣”则点明正值青春年华,正是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刻,还未尽兴,预示着接下来的宴会将充满欢声笑语。
颔联“周雅正宜咏行苇,宋诗那更数传柑”,引用《诗经·周南》中的“行苇”和宋代诗人吟咏的“传柑”之事,借以赞美宴会的高雅与精致。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古代文学经典的尊重,也寓意着宴会中将有高雅的文艺表演或佳肴美酒,让宾客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文化的盛宴。
颈联“共听阶下仪鸾翕,待看楼西火凤毵”,描绘了宴会现场的热闹景象。阶下,仪鸾(一种装饰品)的轻盈舞动,营造出欢快的气氛;楼西,火凤毵(形容羽毛纷飞的样子),象征着火焰般的热情与活力。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宴会的盛大与热烈。
尾联“虽是欢言答节令,大都要义祝田蚕”,点明宴会不仅是庆祝节日,更是对农事丰收的美好祝愿。在古代,农业是社会的基础,因此人们在欢庆之余,不忘祈求来年的五谷丰登,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清代皇家宗亲聚会的盛况,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时代特色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