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昔扁舟殷水滨,江南花鸟未残春。
相逢书剑关飞动,欲别江山变苦辛。
此日鱼樵真可贵,先朝遗逸更无人。
干戈满地音尘绝,谁谓天涯是比邻。
夙昔扁舟殷水滨,江南花鸟未残春。
相逢书剑关飞动,欲别江山变苦辛。
此日鱼樵真可贵,先朝遗逸更无人。
干戈满地音尘绝,谁谓天涯是比邻。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归乡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与对友情的珍视。首句“夙昔扁舟殷水滨”以“扁舟”和“水滨”勾勒出送别的地点,暗示着友人即将乘舟离去,踏上归途。接着“江南花鸟未残春”一句,通过江南的美景,反衬出离别的哀愁,春天的美好并未因离别而减损,反而更加凸显了别离的不舍。
“相逢书剑关飞动,欲别江山变苦辛”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更为强烈。友人相聚时的欢愉仿佛就在眼前,而此刻的分别却让人心生苦涩。这里的“书剑”不仅指友人的行装,也暗含着文人志士的风骨与理想,增添了诗作的文化内涵。
“此日鱼樵真可贵,先朝遗逸更无人”表达了对友人身份的尊重与对过往历史的怀念。在诗人眼中,友人如同隐士一般珍贵,而这种隐逸的生活方式在当今社会已难觅踪迹,流露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怀念。
最后,“干戈满地音尘绝,谁谓天涯是比邻”两句,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战争的烽火连天,通讯中断,使得远隔千里的朋友看似近在咫尺,实则遥不可及。这不仅是对友人归途的担忧,也是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深情厚谊,也有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