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调歌头.和季琳端阳值雨》
《水调歌头.和季琳端阳值雨》全文
元 / 王行   形式: 词  词牌: 水调歌头

葵阳閟晴彩,榴火湿朱光。

不知今日何日,烟霭涨蒲塘。

已过清明时节,未近重阳气候,对景自斟量。

应是家家雨,梅子要催黄。向朝来,寻旧事,问江乡。

共言当此佳序,那肯负年华。

虽阻绣茵斗草,不废翠蕤剪艾,更结綵丝长。

昌歜缕香玉,情味付霞觞。

(0)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的《水调歌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节时分,雨水绵绵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情感韵味。

首句“葵阳閟晴彩,榴火湿朱光”以葵花与石榴作为意象,描绘出夏日阳光下,葵花闭合,榴花在湿润中绽放的景象,色彩鲜明,生动地展现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之美。

“不知今日何日,烟霭涨蒲塘”则将视线转向远处,烟雾弥漫的蒲塘,增添了几分朦胧与神秘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不可捉摸。

“已过清明时节,未近重阳气候,对景自斟量”通过对比清明与重阳的时节,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节的感慨,以及在自然景观前的自我反思与调整。

接下来,“应是家家雨,梅子要催黄”一句,点明了端午时节的雨水特点,梅子在雨水的滋润下逐渐成熟,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向朝来,寻旧事,问江乡”则转而关注人的情感与记忆,诗人似乎在清晨回溯过往,询问故乡的情景,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

“共言当此佳序,那肯负年华”表达了诗人与他人共享美好时光,珍惜当下,不愿虚度光阴的态度。

最后,“虽阻绣茵斗草,不废翠蕤剪艾,更结綵丝长”描绘了即使在雨水阻隔的端午节,人们依然会进行传统活动,如绣茵斗草、剪艾叶、编织彩带,体现了节日的欢乐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昌歜缕香玉,情味付霞觞”以昌歜(一种古代的酒食)为引,将情感与美酒相融合,寓意着在美好的节日氛围中,人们共享欢聚,情感得以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词不仅描绘了端午时节的自然景色与民俗活动,还蕴含了诗人对生活、自然、时间以及人情世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寄托与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王行
朝代:元   字:止仲   号:淡如居士   籍贯:元明间苏州府吴县   生辰:1331—1395

(1331—1395)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止仲,号淡如居士,又号半轩,亦号楮园。淹贯经史百家,议论踔厉。元末授徒齐门,与高启、徐贲、张羽等号为十友,又称十才子。富人沈万三延为家塾师。明洪武初,有司延为学官。旋谢去,隐于石湖。赴京探二子,凉国公蓝玉聘于家馆。蓝玉党案发,行父子坐死。能书画,善泼墨山水,有《二王法书辨》,另有《楮园集》、《半轩集》等。
猜你喜欢

高宗皇帝挽词·其六

翼善能传圣,巍巍又见尧。

才逾知命岁,已禅拱辰朝。

玉册三加峻,琼宫十闰超。

大章传懿铄,稽古耀宗祧。

(0)

宴城上亭呈阅道

山围水绕思悠哉,暂向登临胜处来。

密坐已沾神女雨,归轩更借阿香雷。

笙歌入耳眉还舞,乡县牵情首重回。

敏捷随时岂无兴,君贤扬子我惭枚。

(0)

次师川韵喜雨呈彦章·其一

绿塘深涨雨,红芰静舒花。

卧上三竿日,晴喧两部蛙。

老饕犹善饭,水厄怯逢茶。

拟到新池畔,来寻谢客家。

(0)

杂诗

陆沉翰墨场,春事忽云莫。

文字森在眼,回首不长顾。

弃置在北门,以写忧思虑。

春水泱莽浮,上有桃李树。

安得酒如江,毕竟醉烟雾。

(0)

嵩山二十四咏·其二黄盖峰

一片黄云驻不飞,中天帝子欲何知。

不须更问玉人事,自有嵩高峻极诗。

(0)

中秋月集句·其一

玉露中秋夜,亭亭月正圆。

一霄当皎洁,万象共澄鲜。

送别高台上,添愁野帐前。

无因驻清景,歌舞入明年。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