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桐偃道畔,雪霰竞相侵。
不知谁采取,刻作云门琴。
一弹复再弹,凤鸟闻声至。
回首抛弃时,穷通何回异。
岂不感恩情,其如不复生。
朽质长已矣,空存身后名。
悠悠身后名,郁郁穷途志。
著书藏名山,本是无聊事。
枯桐偃道畔,雪霰竞相侵。
不知谁采取,刻作云门琴。
一弹复再弹,凤鸟闻声至。
回首抛弃时,穷通何回异。
岂不感恩情,其如不复生。
朽质长已矣,空存身后名。
悠悠身后名,郁郁穷途志。
著书藏名山,本是无聊事。
这首清代诗人李联琇的《书怀(其四)》描绘了一幅枯桐与雪霰的冬日景象,枯桐倒伏路边,雪花纷飞,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诗人借此枯桐,想象有人将其制成云门琴,寓意着即使生命凋零,艺术仍能留存。弹奏琴曲引来凤凰,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能激发共鸣。
然而,当琴不再被弹奏,诗人感慨人生的起伏无常,曾经的繁华与落寞形成鲜明对比。他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感激,但也惋惜生命的短暂,无法回应这份恩情。尽管身后留有名声,但那只是虚名,不能唤回逝去的生命。诗人以著书藏名山的行为自嘲,认为这是一种无聊之举,反映出他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枯桐和琴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艺术和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