鳷鹊楼高晚雪融。鸳鸯池暖暗潮通。
郁金黄染柳丝风。
油壁不来春草绿,栏干倚遍夕阳红。
江南山色有无中。
鳷鹊楼高晚雪融。鸳鸯池暖暗潮通。
郁金黄染柳丝风。
油壁不来春草绿,栏干倚遍夕阳红。
江南山色有无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鳷鹊楼高晚雪融",设定了画面:在一个高耸的楼阁之上,午后时分,积雪开始融化,这个场景传递出一种春意盎然、冰消雪融的生机。
"鸳鸯池暖暗潮通",则是对水域景象的描绘。鸳鸯池内的水温上升,暗示着春天的到来,而“暗潮通”则表明水流畅通无阻,这里水生动态丰富。
"郁金黄染柳丝风"中,“郁金黄”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在春日的色彩,或许是阳光照射下的景象。“柳丝风”则是对细腻柳絮随风摇曳的情形的描绘,给人以生动和柔美之感。
"油壁不来春草绿"一句,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楼中庭院的精心修剪与自然界中野草的生长形成对照。油壁可能指的是围墙或建筑物,而“春草绿”则是外部景象的写实。
"栏干倚遍夕阳红",诗人站在栏杆旁,尽情享受着晚霞满天的美丽景色。这一句强调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欣赏。
"江南山色有无中",结尾处,诗人以一种哲理的语境,表达了对自然界永恒之美的赞叹。这里“有无”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存在与不存在,而是指景象在视觉上既显现又隐退,不可捉摸。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春色之美的深刻感受和艺术表现。
郁郁空山苍,霭霭远村树。
濯濯明月辉,汩汩寒波注。
松风韵素琴,菱塘飞白鹭。
中有太古人,散发振遥步。
俗书吾不解,长镵吾不恶。
一饱乃弃余,一饮尽仙露。
世士无与言,吐纳骈新故。
寒天变暄暖,古老还童孺。
鼾卧十丈岩,流云相驻护。
有时独啸声,垠谷莽回互。
寒碧一拳光四澈,鸲眼晶莹滤秋月。
纸上墨痕黯黯湿,疑是幽人心上血。
手泽蹉跎五十年,此砚能穿心不穿。
收入画图寓深意,晴雪落水生玉烟。
我昔曾题《梦砚图》,旧游一梦春模糊。
严寒呵冻碾冰花,为君重赋玉蟾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