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世为僧皆姓杨,死生游戏自隋唐。
铁身自倒汝邪□,写字无为我道场。
异迹著于无量寿,慈风不减普昭王。
两川显化人皆识,今日全身不掩藏。
十世为僧皆姓杨,死生游戏自隋唐。
铁身自倒汝邪□,写字无为我道场。
异迹著于无量寿,慈风不减普昭王。
两川显化人皆识,今日全身不掩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佛教中享有盛名的观音形象,以“十世为僧皆姓杨”的开篇,巧妙地将观音与佛教历史中的多个时代相联系,展现出其跨越时空的影响力。诗中提到观音在隋唐时期的游戏般生活,以及其铁身倒下时的神秘现象,暗示了观音超凡脱俗的力量和非凡的存在。写字无为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观音作为道场的象征意义,其文字成为传播佛法的媒介。
“异迹著于无量寿”一句,点明了观音事迹的深远影响,不仅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贯穿于无尽的时间之中。慈风不减普昭王,则表达了观音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精神,如同普昭王一般,其影响力广泛而深远。最后,“两川显化人皆识,今日全身不掩藏”两句,描绘了观音在两川地区显灵的场景,使得人们都能认识到其存在,强调了观音的显赫地位和其对信徒的直接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观音作为佛教中重要角色的神圣性和影响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观音信仰的深切敬仰和理解。
万里江连蜀,千山水占吴。
地形分楚塞,舟路控闽隅。
西北京华远,东南王气无。
未为勾践入,先是子胥殂。
国破重泉恨,天迷兆庶呼。
黑烟宗庙废,红艳美人驱。
旧战储宫尽,新加太宰诛。
誓言江北死,羞面角东途。
假偾尸犹泊,教悬骨未枯。
堕钗残玉燕,穿墓得金凫。
苑树深行鹿,阊门迥噪乌。
夜阴生越绝,秋色遍姑苏。
群邑空遗迹,山川是废图。
六朝人已去,三国事应殊。
欲下金陵泣,还为建业吁。
伤心此时意,狂乞赖麻襦。
主人开宴在边厅,客醉如泥等上京。
疑是雨师知圣意,甘滋芳润洒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