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障陟崔嵬,淩晨石路开。
鸟啼皆应谷,涧影半含苔。
林霭吹花度,溪烟杂雨来。
王程若可缓,幽赏更迟徊。
晓障陟崔嵬,淩晨石路开。
鸟啼皆应谷,涧影半含苔。
林霭吹花度,溪烟杂雨来。
王程若可缓,幽赏更迟徊。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登山的壮丽景象与细腻感受。诗人以“晓障陟崔嵬”开篇,巧妙地将“晓障”与“陟崔嵬”结合,既点明了时间(清晨)与地点(高山),又营造出一种挑战与探索的氛围。接着,“淩晨石路开”一句,不仅展现了道路的开辟,也暗喻了心灵的觉醒与旅程的开始。
“鸟啼皆应谷”描绘了山谷间的生机与和谐,鸟鸣与山谷的回响交织成一首自然的乐章。“涧影半含苔”则通过半掩的山涧倒影与青苔的细节,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生命力。
“林霭吹花度,溪烟杂雨来”两句,运用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云雾缭绕中花朵随风飘散的美丽画面,以及溪流与雨水交织的朦胧景象,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最后,“王程若可缓,幽赏更迟徊”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留恋与不舍,希望能在宁静的环境中更长时间地品味与欣赏大自然的美。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情感和审美情趣。
山中栗正熟,坼苞满田畛。
蒸燖拌酱椒,侑酒滋芳辛。
醉中有陶苏,颇洗战国秦。
山气忽苍凉,炊香爱松薪。
近邻过朱马,数见弥情亲。
虽止桑麻言,不杂朝市尘。
一丘万事旧,开卷时汲新。
冷月与朝阳,皓皓同昏晨。
片端且论定,真作山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