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其十三》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其十三》全文
唐 / 齐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莫问多山兴,晴楼独凭时。

六年沧海寺,一别白莲池。

句早逢名匠,禅曾见祖师。

冥搜与真性,清外认扬眉。

(0)
注释
莫问:不必询问。
多山兴:对山林的喜爱或兴趣。
晴楼:晴朗时的高楼。
独凭:独自倚靠。
六年:一段长时间,这里是六年。
沧海寺:寺庙名,代指修行之地。
一别:一次离别。
白莲池:以白莲花闻名的池塘,象征清静之地。
句早:早年,年轻时候。
逢:遇到。
名匠:有名的大师,这里可能指文学或艺术大师。
禅:禅宗。
祖师:创始者或早期的重要导师。
冥搜:深入探索,苦苦追寻。
真性:真实的本性,本质。
清外:清澈的外表,也可理解为超脱尘世的气质。
扬眉:抬眉,这里比喻显露出的真正觉悟或理解。
翻译
无需问起我对山林的兴趣,在晴朗的日子我独自倚靠在高楼时。
在沧海寺度过了六年的时光,自从上次告别后再也没去过那白莲池畔。
早年有幸遇到文坛大家,也曾亲见过禅宗的祖师。
深入探寻真理与本性,从清澈的眼神中辨认出真正的醒悟。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水之美和心灵修养的追求。开篇“莫问多山兴,晴楼独凭时”表明诗人不必过分询问自然界的壮丽景象,而是要在晴朗的高楼上独自享受那份静谧与宁静的时光。

紧接着,“六年沧海寺,一别白莲池”则透露出诗人曾经居住在一个叫做沧海寺的地方长达六年之久,并且有一次和名为“白莲”的池塘告别。这里的数字“六年”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沉淀,而“一别”则暗示了对于过去某种生活或情感的割舍。

下两句“句早逢名匠,禅曾见祖师”显示诗人在文学上有所造诣,并且在禅修上也得到了高僧的指导。这里的“名匠”指的是擅长文学或书法之道的人,而“祖师”则是佛教中的尊称,代表着精神上的导师。

最后两句“冥搜与真性,清外认扬眉”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真实自性的探索和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冥想(或禅修)来寻找自己的本性,而在清净的状态下,他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并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世间万物,这里“扬眉”可能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自信与从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禅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齐己

齐己
朝代:唐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生辰:863年—937年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沈世君问宁波风土应教五首·其四

儿童养鹅鸭,蔬果足山家。

赤午农耘稻,清宵妇缉麻。

烝尝先敬慎,婚嫁稍奢华。

长吏民皆畏,无烦刑法加。

(0)

咏怀·其二

婆娑宛丘下,日夕怀佳人。

佳人渺难期,路阻限河津。

明星夜煌煌,夭桃日蓁蓁。

末路有倾仄,繁词谁见陈。

玄鹤东西飞,寄言谢所亲。

人情弃衰暮,市道贵朝新。

奈何金石交,一别如流尘。

(0)

九仙山

高台凌紫极,面面出烟霞。

寺古松生甲,林深石绣花。

朱阑悬海蜃,玉笛动云牙。

自是神仙宅,蓬瀛未足誇。

(0)

题延庆寺画竹·其一

咫尺南湖几度过,频将诗兴付清波。

诗成欲寄林深客,閒放春风出薜萝。

(0)

横泖二首·其一

横泖清晨望,人烟树几重。

三江归禹贡,众水会吴封。

云倚孤村塔,潮生半夜钟。

田翁谈古迹,隔浦是青龙。

(0)

咏菊

移种春苗爱护周,柴桑无主为谁秋。

寒芳甘抱枯枝萎,羞坠飘风逐水流。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