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蟆尔奚为,閤閤搅人耳。
在官不为官,在私无私事。
徒将一寸口,日夜相鸣吠。
岂能劖语言,且欲噪梦寐。
何者孔稚圭,爱之如鼓吹。
谁论正与淫,各自有知己。
虾蟆尔奚为,閤閤搅人耳。
在官不为官,在私无私事。
徒将一寸口,日夜相鸣吠。
岂能劖语言,且欲噪梦寐。
何者孔稚圭,爱之如鼓吹。
谁论正与淫,各自有知己。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官员的生活状态和心态,通过对比虾蟆(一种小动物)的叫声来隐喻那些在官场中不尽职责、也不涉私事,只是一味地发声的人。诗中的“在官不为官,在私无私事”表达了这种官员的无所作为。而“徒将一寸口,日夜相鸣吠”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只是用嘴巴来制造噪音,没有实际行动。
接着,“岂能劖语言,且欲噪梦寐”表达了一种对这种现象的质疑和不屑,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那些只会空谈、不愿深入思考问题的官员的讽刺态度。
最后两句“何者孔稚圭,爱之如鼓吹。谁论正与淫,各自有知己”则是说有些人就像对待乐器一样喜爱这种只会发声不干实事的官员,而对于是非曲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讽刺,批判了宋代某些官员的懒惰和无能,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对这种现象的不同看法。
竹生子,子生孙,竹生子孙孙转蕃。
是曰慈竹为竹元。历历凤啄实,磊磊猫蹲根。
恶草恶木天所髡,霜晨雪夕褫冠裈。
此时独亭亭,窸窸风叶翻。浮埃脱落净瘢痕。
冬寒不为寒,春温不为温。大哉天地无怨恩。
此竹者,地势坤,图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