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虾蟆》
《虾蟆》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古风

虾蟆尔奚为,閤閤搅人耳。

在官不为官,在私无私事。

徒将一寸口,日夜相鸣吠。

岂能劖语言,且欲噪梦寐。

何者孔稚圭,爱之如鼓吹。

谁论正与淫,各自有知己。

(0)
翻译
这只蛤蟆为何在这里,吵闹声让人不得安宁。
在公职上不尽职,在私人生活中也没有私事。
它只是张开嘴巴,不分昼夜地叫个不停。
怎能期望它能说出有意义的话,只能在梦中吵闹。
是谁像孔稚圭那样,喜爱它如同欣赏音乐。
不讨论它是正直还是放纵,各有各的知音。
注释
虾蟆:蛤蟆。
奚为:为何。
閤閤:形容声音嘈杂。
搅:打扰。
在官:在公职上。
私事:私生活中的事情。
徒:只。
一寸口:指蛤蟆的嘴巴。
劖:切割,这里指表达。
噪:吵闹。
孔稚圭:古代文人。
如:如同。
鼓吹:比喻赞赏。
正与淫:正直和放纵。
知己:理解的人或事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官员的生活状态和心态,通过对比虾蟆(一种小动物)的叫声来隐喻那些在官场中不尽职责、也不涉私事,只是一味地发声的人。诗中的“在官不为官,在私无私事”表达了这种官员的无所作为。而“徒将一寸口,日夜相鸣吠”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只是用嘴巴来制造噪音,没有实际行动。

接着,“岂能劖语言,且欲噪梦寐”表达了一种对这种现象的质疑和不屑,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那些只会空谈、不愿深入思考问题的官员的讽刺态度。

最后两句“何者孔稚圭,爱之如鼓吹。谁论正与淫,各自有知己”则是说有些人就像对待乐器一样喜爱这种只会发声不干实事的官员,而对于是非曲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讽刺,批判了宋代某些官员的懒惰和无能,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对这种现象的不同看法。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七

收麦初完收谷忙,三春却不入官仓。

可怜粒粒珍珠滑,人道多输饼饵香。

(0)

萱寿为车驾冒郎中母作

桂子垂垂兰茁芽,托根原自傍萱花。

凭谁天上分灵种,王母宫边第一家。

(0)

涿州张太守四异诗

列郡忧民独数君,暗疑黄霸是前身。

但逢六月雨连日,闻说他州蝗扑人。

怪得今年禾作色,莫言此地雪无神。

涿中怨杀闽中子,赢尔明明一寇恂。

(0)

慈竹图诗余邦臣使便捧封制寿于慈闱因寓意焉

竹生子,子生孙,竹生子孙孙转蕃。

是曰慈竹为竹元。历历凤啄实,磊磊猫蹲根。

恶草恶木天所髡,霜晨雪夕褫冠裈。

此时独亭亭,窸窸风叶翻。浮埃脱落净瘢痕。

冬寒不为寒,春温不为温。大哉天地无怨恩。

此竹者,地势坤,图长存。

(0)

故顺庵骆先生挽词

泮水从游处,重来尚宛然。

古台犹有柏,坏沼已无莲。

讲授春风地,弦歌夜雨天。

四方多弟子,深愧表新阡。

(0)

观福建内臣进花鸟赋

玄猿呈艺宛如人,孔雀鹓雏貌总真。

怪石铅松曾入贡,名花异卉总横陈。

藩方故事修应旧,圣主当阳德正新。

一路光荣人莫羡,已闻千里罢还民。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