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草未及秋,芸黄有枯色。
众鸟投檐阴,十病九彫翼。
压江田土焦,百里照天赩。
居农劳旦心,坐废惜肢力。
官税姑缓筹,先愁一家食。
煽议蒙五行,风传焰难熄。
本无盗贼心,似因天沴逼。
大路倾作河,谁敢预防测?
通人理为凭,古鉴杂胸臆。
践履安诸常,性完气何蚀?
城草未及秋,芸黄有枯色。
众鸟投檐阴,十病九彫翼。
压江田土焦,百里照天赩。
居农劳旦心,坐废惜肢力。
官税姑缓筹,先愁一家食。
煽议蒙五行,风传焰难熄。
本无盗贼心,似因天沴逼。
大路倾作河,谁敢预防测?
通人理为凭,古鉴杂胸臆。
践履安诸常,性完气何蚀?
此诗描绘了清代旱灾之下的社会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生存困境。
首句“城草未及秋,芸黄有枯色”描绘了城市中草木尚未到秋天就已呈现出枯黄的颜色,预示着干旱的严重程度。接着,“众鸟投檐阴,十病九彫翼”通过鸟类的行动变化,进一步强调了干旱对生物的影响,鸟儿们因缺乏水源而飞向屋檐下寻找遮荫,翅膀因缺水而显得无力。
“压江田土焦,百里照天赩”则直接描述了江边农田因干旱而土地干裂,阳光照射下一片赤红,形象地表现了干旱的严重性。接下来,“居农劳旦心,坐废惜肢力”揭示了农民为了生计而日夜劳作,却因干旱导致收成无望,身心俱疲的悲惨境遇。
“官税姑缓筹,先愁一家食”反映了在自然灾害面前,官府税收成为农民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他们首先忧虑的是如何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随后,“煽议蒙五行,风传焰难熄”可能是指民间对于天灾原因的讨论和猜测,虽然议论纷纷,但最终难以平息,暗示了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理解的局限性和复杂性。
“本无盗贼心,似因天沴逼”表达了在极端环境下,人们可能会因为生存压力而产生不理智的行为,暗示了自然灾害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最后,“大路倾作河,谁敢预防测?”描绘了道路因干旱而干涸,比喻为河流,强调了干旱的普遍性和不可预测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深刻反映了清代旱灾时期的社会现实,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灾难面前人类的无助与坚韧。
孤亭压危峰,绝景入平眺。
双崖控巢水,禹力万古耀。
林倾乾象辟,涛淙地轴掉。
茅茨数椽屋,噫哉魏武庙。
心殊岐山伯,迹异甘棠召。
荒戍传遗灵,血食岂亡诮。
吞吴势虽壮,晋起国旋剽。
楼船战士去,沧浪尽鱼钓。
平时欲何为,览古谩长啸。
愁烟起孤壑,白鸟聚残照。
谁令五月来,不见万山烧。
又复想大雪,下上玉岩峤。
重游莫能期,将归且停趬。
诗辞搜亦苦,物状竟难肖。
终篇写亭壁,翻惭画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