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边报暗吞声,想见登谯与虏争。
世俗今犹疑许远,君王元未识真卿。
伤心百口同临穴,极目孤城绝救兵。
多少虎臣提将印,谁知战死是书生。
初闻边报暗吞声,想见登谯与虏争。
世俗今犹疑许远,君王元未识真卿。
伤心百口同临穴,极目孤城绝救兵。
多少虎臣提将印,谁知战死是书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的紧张氛围和战士们的悲壮情怀。"初闻边报暗吞声,想见登谯与虏争"两句,通过“暗吞声”的描写,表达了边疆传来的战争消息给人带来的不安与恐惧,"想见登谯与虏争"则展现了诗人对战事的关注和担忧。"世俗今犹疑许远,君王元未识真卿"这两句,表达了民众对于边疆战争的不解和朝廷对于忠诚将领的忽视。
"伤心百口同临穴,极目孤城绝救兵"写出了战士们共同面对死亡的悲凉,以及孤立无援的城池与外界失去联系的绝望。"多少虎臣提将印,谁知战死是书生"这两句,则揭示了许多勇猛的将领手持军令,指挥战斗,但却不知道在战争中丧命的是那些有文化背景的人,这里有对“书生”身份与其实际担当的哀叹。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宋代边塞战事的艰苦和士兵们的悲惨,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忠诚将领不被朝廷认可的无奈与同情。
南阳佳种传来久,济用须知味若饴。
苗可代茶香自别,花堪入药效尤奇。
乾坤常简易,险阻知最精。
尧舜何艰难,难在知人明。
孔子每所患,因予犹改更。
险如彼山川,无如世人情。
明天而昧人,古人所讥评。
卓哉子陆子,高具双眼睛。
气貌才一顾,肺肝见如倾。
或但因传闻,能见人生平。
万象悉呈露,如揭日月行。
何畏乎功令,尧舜为法程。
所恶利口覆,孔子为权衡。
欲希象山翁,此目不可盲。
众欺恐寡信,多伪难皆诚。
虚受而实责,无容偏且轻。
张陈门下客,莫非天下英。
后至所居国,皆能居公卿。
济世才最急,泰道非徒亨。
下视瓮盎内,成雷聚蚊虻。
鸟须九霄鹏,鱼必东海鲸。
为己与为国,灼知在先生。
《送蒙斋赴召六首·其三》【宋·包恢】乾坤常简易,险阻知最精。尧舜何艰难,难在知人明。孔子每所患,因予犹改更。险如彼山川,无如世人情。明天而昧人,古人所讥评。卓哉子陆子,高具双眼睛。气貌才一顾,肺肝见如倾。或但因传闻,能见人生平。万象悉呈露,如揭日月行。何畏乎功令,尧舜为法程。所恶利口覆,孔子为权衡。欲希象山翁,此目不可盲。众欺恐寡信,多伪难皆诚。虚受而实责,无容偏且轻。张陈门下客,莫非天下英。后至所居国,皆能居公卿。济世才最急,泰道非徒亨。下视瓮盎内,成雷聚蚊虻。鸟须九霄鹏,鱼必东海鲸。为己与为国,灼知在先生。
https://shici.929r.com/shici/TPyg3tM7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