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连杨子是芜城,几向西津渡口行。
客有陆机如问讯,道余萧索蓟门情。
江连杨子是芜城,几向西津渡口行。
客有陆机如问讯,道余萧索蓟门情。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归京口的情景,同时融入了对故友的怀念之情。诗人以“江连杨子是芜城”开篇,将送别的地点置于历史与自然的背景之中,芜城一词,既点出了地点的古老与荒凉,也暗含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接着,“几向西津渡口行”一句,进一步渲染了送别时的场景,渡口作为离别的象征,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离愁别绪。
“客有陆机如问讯”,这里借用了古代文学中的典故,陆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此处用以比喻友人归来后可能会询问过去的朋友或往事,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期待和对往日友情的怀念。最后,“道余萧索蓟门情”,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出自己对蓟门(可能指北方边塞之地)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在送别之际显得尤为深刻,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回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送别与怀旧的主题,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送别诗。
名宦几人了,挥手弄潺湲。
百道跳珠喷雪,声在翠筠间。
试问曳裾趋走,何似科头箕踞,落得半生闲。
作达古来少,争笑老夫顽。官似梦,髯如戟,鬓先斑。
不记吹台,梁苑屋后有青山。
抛去朝衫手版,携取隐囊冰簟,常侍漐全删。
古调勿复操,群响满前湾。
细雨黄昏,听翡翠屏边,笛声初起。
鬟影依稀,坐背红灯乌几。
丁星竹籁蛩音,都迸入一行织。指韵呜呜丝儿气。
力吹得、秋声如此。尊前只合分明见。
认窈窕、樊川婢子。料得前生为弄玉,或是双成姊。
醉把红牙亲拍,应笑我微云学士。
问娉婷骑凤,何时直得,配他萧史。
咄咄真堪怪。习彫镂、文人余事,如斯狡狯。
切玉昆刀君才似,不管铜章鱼佩。
执寸铁、腕如风快,造化镌镵天欲泣,刻琳琅、字字垂金䪥。
力岂但、透纸背。
静观云鸟虫鱼态,说文为古之小学,而今皆发。
却使壮夫工篆刻,秦汉风规犹在。
在何震、文彭而外。
不入明诚金石录,志名家、赖古堂应载。
两生晚、亦无奈。
我亦悲歌士。忆当时、青云结客,黄沙射雉。
三十行年豪气尽,川上低徊流水。
看遍了、江山如此,圆缺阴晴今古共,达人心、那不如灰死。
知我者、二三子。
已曾三食神仙字,笑饥蟫梭巡雪案,消磨败纸。
不断车雷喧客枕,欲借杜家聋耳。
更无奈、别人燕市。
满目风烟兄弟感,夕阳中、长揖分行止。
都付与、画图里。
燕支如雪,正清明、天气催花风紧。
百宝栏边,结束了、飞燕新妆娇靓。
腻脸朝酣,画衣香染,卷起千堆锦。
谪仙犹在,酒边肯教人醒。
笑我斗帐垂烟,绿窗辜负,了个侬春寝。
国色当筵,想花神、也念相如多病。
庭院深深,有酒客寻,芳漫嫌官冷。
斜阳来看,满身都是花影。
碧沼红阑,似西园、雅集玉山偕隐。
拂面凉阴,垂地绿、微漏几条天影。
万卷奇书,一枝翠盖,赢得荷筒饮。
衣冠洒落,人闲残暑消尽。
试问高柳谁栽,树犹如此,多少琅琊恨。
河朔风流,今已矣、画里须眉无准。
月榭飞觞,露台角伎,醉拥红妆寝。
酒阑人散,不知留得何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