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星光依太微,隆墀召虎拜稽时。
此来不是閒钟鼓,为听彤弓三奏诗。
上将星光依太微,隆墀召虎拜稽时。
此来不是閒钟鼓,为听彤弓三奏诗。
这首诗《赠李襄城》由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通过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上将受命于朝廷,庄严而神圣的画面。
首句“上将星光依太微”,以“星光”与“太微”相联,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上将的光辉形象,也暗喻其地位之高,如同天上的星辰,照亮了国家的未来。这里的“太微”是中国古代星官之一,象征着帝王或权力的中心,以此来衬托上将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次句“隆墀召虎拜稽时”,“隆墀”指的是皇宫中的大殿,“召虎”则是一种比喻,形容上将被朝廷隆重召唤,如同老虎般威猛有力。这句诗通过“拜稽时”的动作,展现了上将接受任命时的庄重与恭敬,同时也暗示了他将要承担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第三句“此来不是闲钟鼓”,直接点明了上将此次到来并非为了例行公事或装饰性的仪式,而是有重要的任务在身。这句话强调了上将的行动具有实质意义,而非表面形式。
最后一句“为听彤弓三奏诗”,“彤弓”是中国古代帝王赐予功臣的象征物,代表着至高的荣誉和权力。“三奏诗”则意味着上将将要完成的任务是极其重要且复杂的,需要经过多次审慎的决策和执行。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上将能力的认可,也预示了他即将面临的挑战和荣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上将形象的描绘和任务的概述,展现了明代社会中高层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国家忠诚与奉献的精神。
濯足潇湘湄,瘦藤拄衡岳。
寻山半吴楚,何意得雄邈。
青冥几石级,屐齿响荦硞。
低昂度翳郁,轩翥见披剥。
下视千万山,碧海潮初落。
无风浪自鼓,浮动汹岳岳。
谁云地南倾,鳌足有踸踔。
请看高几许,天近只一握。
高寒变冲融,三伏谢焦灼。
群松何人种,凛立傲冰雹。
况彼凡草木,跂望难簉著。
精庐凭佛力,云外聊自托。
上方连兜率,下界指蜗角。
道人洪河辩,万卷归领略。
汤休以诗鸣,澄观老禅缚。
相从尘垢外,一语符啐啄。
愁云结苍梧,来雁眇燕朔。
邺侯有旧隐,此兴吾数数。
不须理牙签,借问有三学。
祝融朝日丽东天,袅袅西风紫雁前。
千玉散青攒叠巘,万云流白涨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