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玉临圭璧,青坛躬帝籍。
冒橛乃三推,齐衡均百辟。
兰场俨芝驾,桂圃芳瑶席。
山禽韵管弦,野兽和钟石。
苍玉临圭璧,青坛躬帝籍。
冒橛乃三推,齐衡均百辟。
兰场俨芝驾,桂圃芳瑶席。
山禽韵管弦,野兽和钟石。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庄重与仪式感。开篇“苍玉临圭璧,青坛躬帝籍”以苍玉与圭璧象征祭祀的神圣与庄严,青色的祭坛上恭敬地进行着对帝王的祭祀。接着“冒橛乃三推,齐衡均百辟”描述了在祭祀过程中对土地的虔诚祈求,以及对百官的公正对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与公平原则。
“兰场俨芝驾,桂圃芳瑶席”则转向对种植与宴席的描写,兰花与灵芝的种植场所显得庄严肃穆,桂花与瑶草铺就的宴席香气扑鼻,展现了祭祀活动中的自然之美与生活之雅。最后,“山禽韵管弦,野兽和钟石”以山林中的鸟鸣与田野间的兽声与音乐、钟声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表达了古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庄重氛围、等级秩序、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一个缩影,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礼仪、秩序、自然与和谐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公泛浯溪春水船,系帆啼鸟青崖边。
次山作颂今几年,当时治乱春风前。
明皇聪明真晚谬,乾坤付与哥奴手。
骨肉何伤九庙焚,蜀山骑驴不回首。
天下宁知再有唐,皇帝紫袍迎上皇。
神器苍忙吾敢惜,儿不终孝听五郎。
父子几何不豺虎,君臣宁能责胡虏。
南内凄凉谁得知,人间称家作端午。
平生不识颜真卿,去年不答高将军。
老来读碑泪横臆,公诗与碑当共行。
不赏边功宁有许,不杀奉皇犹敢语。
雨淋日炙字未讹,千秋万岁所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