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旦细雨卓午晴,傍晚西山云复生。
风吹雨去露皎月,载月不乐心怦怦。
初更就寝二更问,云虽屡作星犹明。
三更假寐略睡去,忽闻檐溜激越鸣。
疑是梦耳宛醒在,妙哉酬我延伫情。
时疾时徐听欹枕,鋗人报已历四更。
摐声乃在五更失,晓起馀恋怀中萦。
不雨固可冀再雨,多多益善资农耕。
诘旦细雨卓午晴,傍晚西山云复生。
风吹雨去露皎月,载月不乐心怦怦。
初更就寝二更问,云虽屡作星犹明。
三更假寐略睡去,忽闻檐溜激越鸣。
疑是梦耳宛醒在,妙哉酬我延伫情。
时疾时徐听欹枕,鋗人报已历四更。
摐声乃在五更失,晓起馀恋怀中萦。
不雨固可冀再雨,多多益善资农耕。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雨后转晴,云层变化,月光初现的情景。诗人细腻地捕捉了从日间细雨到傍晚云起,再到月光显现的过程,以及夜深人静时雨声、滴水声与内心情感的交织。
诗的开头“诘旦细雨卓午晴,傍晚西山云复生”,描述了清晨细雨连绵,午后雨停云起的景象。接着“风吹雨去露皎月”一句,展现了雨后的清新与月光的明亮。诗人通过“载月不乐心怦怦”表达了对月光的复杂心情,既有欣喜也有忧虑。
进入夜晚,诗人记录了从初更到三更,云层与星光的交替变化,以及四更时分檐下滴水的声音。他将梦境与现实巧妙融合,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共鸣。最后,五更时分雨声消失,诗人感慨于雨的来去,表达了对雨水对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雨前雨后的景象,以及对不同时间点自然现象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活哲理的感悟。